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硕士之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存货
【答案】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为了销售而持有的、或者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或者为用于生产、可供销售的商品或劳务而持有的资产。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为流动资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包装物等。不包括任何不在日常经营过程销售的资产,如企业准备出售的有价证券、房屋、设备等。存货是—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存货的价值不仅会对资产负债表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损益表。而且,存货的影响是跨期的、累计的,本期的期末存货是下—期的期初存货,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价值将会影响下—期的销货成本。
2. 相关性与可靠性
【答案】(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会计信息是相关的,必须满足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特征。预测价值是指因为投资者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预测以后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反馈价值是指投资者在获得会计信息以后,能够据以修正某些以前的认识;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及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小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经营的情况。可靠性包括公允披露、中立性、无重大误述、完整性和谨慎性。所谓公允披露,即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能够客观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所谓中立性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保持—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 所谓无重大误述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反映企业财务的内容; 所谓完整性,要求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特定期问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 所谓谨慎性或稳健性,是指当存在若干种备选方案时,企业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从中选择—种不高估企业收入和资产、不低估企业负债和费用的方法,最终确保不高估企业的净资产,也不导致利润虚增。
(3)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很难同时兼顾的,如果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往往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问题,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美国SFAC 为代表,将相关性和可靠性并提,但究其背后,还是比较赞成相关性的优先性; 以英国ASB 为代表,认为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会计信息披露应该从可靠性的信息集合中选择最相关的信息。
3. 成本与费用
【答案】(1)财务会计中将成本定义为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和支出。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从会计角度来研究如何把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耗费和支出归集、计算出生产成本。这个定义主要是为生产成本核算服务的。
管理会计中使用的是广义成本的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是未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价值牺牲,一般通过为之所放弃的资源来衡量。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把成本描述为实现某一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强调的是成本形成的原因和成本发生的必要性。它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还包括期间费用; 不及包括己经实际发生的实际成本,而且还包括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预计成本。所以,管理会计中使用的成本概念是从特定木的出发去研究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付出的全部代价,而不是单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去看成本,是广义成本的概念,它不仅为核算服务,主要是为管理服务。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泛指企业各种日常活动发生的所有耗费,狭义的费用仅指与本期营业收入相配比的那部分耗费。费用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确认,凡应属于本期发生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支付,均确认为本期费用; 反之,不属于本期发生的费用,却使其款项己在本期支付,也不确认为本期费用。
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②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③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二、简答题
4. 简述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区别。
【答案】会计利润,即税前会计利润,是指根据会计制度计算出来的企业利润,是企业的经营所得。而应税利润,也称为纳税所得,是指根据税法计算出来的企业利润,是税前会计利润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增减相关项目之后所得的利润。财务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主要是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而计算企业所得税则应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因此,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需要运用所得税会计进行核算。
(2)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来看,一者具有相同的计算基础。它们都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扣减与纳税企业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及损失而计算出来的。从区别来看,应税利润是一个税收概念,是指企业所得税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计税所得,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依据。而会计利润则是一个会计概念,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利润账户和损益表反映出来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会计利润是确定应应税利润的基础。企业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根据税法规定做相应的调整后,才能作为企业的应税利润。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性质和
形成的原因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①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小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会计核算作为收益处理,在计算应税利润时不确认收益,L 匕如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税利润,不交所得税,但会计计算利润总额时却将其作为收益处理; 会计核算时不作为收益处理,在计一算应税利润时确认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如企业内部的在建工程、福利部门领用本企业的应税产成品,税法上规定按该产品的售价与成本的差额计入应税利润,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按成本转账,不产生利润,不计入当前损益; 会计核算时确认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利润时则不允许扣减,比如非公益性捐赠、超标的业务招待费、计入损益的职工工资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等,会计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和损失,在计算应税利润时则允许扣减。
上述永久性差异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 二是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在第一种情况下,产生的永久性差异不需要交所得税,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将其从会计利润中扣除; 在第二种情况下产生的永久性差异需要交纳所得税,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按照会计利润加永久性差异调整为应税所得,按照应税所得和现行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作为当前所得税费用。
②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间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可分为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以从应税所得中扣减的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由于会计制度确认损益的时间与税法确认损益的时间不同所造成的,即某项收益或费用及损失均可计入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只是计入的时间不同而己。
5. 净利润应按什么顺序进行分配? 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案】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未弥补亏损)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一般按下列顺序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的盈余公积。
(2)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也包括非股份有限公司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3)转作股本的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以分派股票股利的形式转作股本的股利,也包括非股份有限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
6. 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如何? 分别适用于哪种明细分类账簿?
【答案】根据管理上的要求和各种明细分类账所记录经济业务的特点,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三栏式明细分类账
三栏式明细分类账,即账页设有借方金额栏、贷方金额栏和余额金额栏三个主要栏目。这种格式的明细账适用于只要求提供货币信息而不需要提供非货币信息(实物量指标等)的账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