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64土地科学综合之土地管理学总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RS"
【答案】英文RemoteSensing 的缩写,指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2.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利用土地的
3. 土地统计与土地登记
【答案】(1)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2)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
土地权利登记简称土地登记,是确立土地权利的法律依据。世界主要有三种登记制度: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我国采用的登记制度是权利登记制。
4. 土地信息系统
【答案】土地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摔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下程。
5. 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
,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
6.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二、简述题
7.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答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
(1)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
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若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各类土地的占有量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按人均占有土地,我国只有14.2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3。按人均占有耕地,我国为1.5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3。按人均占有林地,我国为1.8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7.5。按人均占有草地,我国为4.9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2。总之,我国人均占有各类用地面积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上低于印度(55.5%)、日本
,但高于苏联(10.2%)和加拿大(4.7%)(14.0%)。此外,在我国各地区之间耕地分布很不均衡。
,15%耕地分布于我国的西北部各省(区)全国85%耕地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南部22个省(市)。垦
殖系数在省际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除台湾省以外,垦殖系数在20%以上的12个省市; 在10%以上的有10个省区; 在10%以下的有7个省区。
(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估报告,我国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为14%。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0.6
,在世界179个国家中居119位。 公顷)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最少的国家之一,这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木材的供应量极为小利。我国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很小均衡,主要集中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约占全国林地的一半以上,广大农、牧区,特别是西北和华北地区少林甚至无林。因此,造成森林覆盖率在省际间的明显差异。
(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①耕地质量下降。
现有耕地中稳产高产的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3,中等的占1/3,低产田占1/3。由于不合理
的耕作制度、不合理的土地经营,重用轻养,绿肥面积由1.5亿亩减到1.2亿亩,加上农村燃料紧张,作物秸秆还田的数量普遍减少,致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耕地质量明显下降。
②水土流失严重。
,约占国土面积的18.9%。随着水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己达179.4万平方公里(26.91亿亩)
土流失,土壤养分损失严重。
③土地沙漠化严重。
,我国沙漠土地面积从解放初的1.06亿公顷C16亿亩)扩大到目前的2.62亿公顷(39.30亿亩)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3%。30年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56亿公顷(23.30亿亩)。
(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85~1992年我国城市市区占地面积年平均增速为6.8%。据有关资料
1995年我国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1.36,测算结果,城市用地面积增长明显高于人口数量增加,
其中31个特大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2.29,说明我国特大城市用地规模过度扩展。我国农村居
,实际占用20万公顷(300万亩)民点建设平均每年占用耕地9.67万公顷(145万亩)。
,年均减19.3万公顷(290据有关资料表明,近10年我国耕地净减193万公顷(2898万亩)
,相当于我国3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万亩)
,预计2030年将降至0.05公顷(0.80亩)少,2000年末为(0.07公顷01.15亩)。
8. 试述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答案】(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①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于地表空问。土地利用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
②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的物质条件,各部门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都是以占用一定面积土地作为其活动范围,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用地上的比例关系。
③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分析
土地的利用现状,就不仅仅要分析土地利用本身,而且还要把影响土地利用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④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评价土地的收益性,因而最重要的分析就是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是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最终母的和根本归宿。
(2)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方法
在逐项计算上述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应对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或对于不同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水平进行评价排序,为此必须解决不同量纲评价指标的处理问题。评价系数法是借助评价系数把不同量纲的指标化为无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和得出总评价系数以比较优劣的方法。通过评价综合评定规划区域或单位的土地利用水平,及其在所在地区内的地位,指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