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工业大学微生物学(发酵)(不与初试科目相同)(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几丁质酶体。

【答案】几丁质酶体,又称壳体,是一种活跃于各种真菌菌丝体顶端细胞中的微小囊泡,直径40〜70nm ,内含几丁质合酶,其功能是把其中所含的酶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菌丝尖端细胞壁表面,使该处不断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从而保证菌丝不断向前延伸。

2. 硫酸盐呼吸。

【答案】硫酸盐呼吸是一类称作硫酸盐还原细菌(或反硫化细菌)的严格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获得能量的方式,其特点是底物脱氢后,经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末端氢受体硫酸盐受氢,在递氢过程中与氧化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获得A TP 。

3. 抗菌谱。

【答案】抗菌谱是指某种或一类抗生素的制菌范围。如青霉素以抑制

抑制细菌为主,四环素等抗生素可同时抑制

4. 卫星病毒与朊病毒 等多种细菌。 细菌为主,链霉菌以【答案】(1)卫星病毒,又叫拟病毒或类病毒、壳内类病毒等,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仅由裸露RNA 或DNA 所组成。

(2)朊病毒,又称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侵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5. 斜面菌种保藏法。

【答案】斜面菌种保藏法是将菌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成熟后,移入

保藏,

以后每隔

个月转管一次的保藏方法。 的低温下

二、简答题

6. 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是什么?简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1)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因素是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

(2)病原体侵入其宿主后,按病原体、宿主与环境三方面力量的对比或影响的大小决定着传染的结局,所以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三者的相互关系:

①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能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而基本上不会出现临床症状者,即为隐性传染;

②如果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菌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即为带菌状态,如不注意,就成为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③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物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即是显性传染或传染病。

7. 为什么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而葡萄糖通常不是生长因子?

【答案】(1)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维生素、氨基酸或嘌呤(嘧啶)通常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以及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小,而微生物(如营养缺陷型菌株)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2)葡萄糖通常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需要量较大,而且其他一些糖类等碳源物质也可以代替葡萄糖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

8. 简述T 偶数噬菌体的侵入机制。

【答案】T 偶数噬菌体的侵入机制:T 偶数噬菌体的尾部外鞘蛋白质亚基发生构想变化,使原来的24环变成12环,外鞘长度减少了一半,但中心管长度不变,中心管所含酶类物质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外鞘收缩形成的推力使中心管穿过尾板,直穿细胞壁,使DNA 进入寄主细胞;注射式侵入需要消耗的能量来源于鞘内的蛋白质。

9. 分析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间的共生关系。

【答案】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间的共生关系:

(1)瘤胃微生物是一类存在于反刍动物瘤胃中与反刍动物共生的微生物,协助其把纤维素分解成有机酸以供瘤胃吸收,同时,由此产生的大量菌体蛋白通过皱胃的消化向反刍动物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养料。

(2)反刍动物是有反刍这种消化方式的动物,反刍动物为瘤胃微生物提供纤维素和无机盐等养料,水分,合适的温度和pH ,以及良好的搅拌和无氧环境。

10.简述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答案】(1)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DNA 会附着或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随寄主细胞DNA 的复制而复制,噬菌体蛋白质不合成,宿主细胞亦不裂解,形成的细胞(即溶源细胞)继续进行分裂繁殖,偶尔情况下,会以极低频率发生自发裂解或因外界因素诱发而裂解。

(2)溶源性细胞的特点:

①溶源性是可遗传的;

②可低频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

③具有免疫性,即溶源性细菌细胞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同源噬菌体不敏感;

④可以复愈;

⑤可以合成特殊的代谢产物. 如白喉杆菌被P 噬菌体感染以后产牛白喉毒素。

11.简述McCord 和Fridovich 的厌氧菌氧毒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假说。

【答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学说是指目前一般被认为氧对厌氧菌毒害的机制的学说。该学说认为SOD 的功能是保护好氧菌免受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缺乏SOD 的微生物只能进行专性厌氧生活。凡严格厌氧菌就无SOD 活力,一般也无过氧化氢酶活力,故在分子氧对它们有毒害作用。

三、论述题

12.试述【答案】(1)

蛋白

(2)和和的区别。 的区别: 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主要为免疫球即胸腺依赖性抗原,这类抗原需在T 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 细胞产生抗体,绝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表即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T 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Ag 属于此

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仅是免疫球蛋白不引起回

分子上有大量重复的同样

在体内不易降解,故能与大多数Ag 属于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面抗原决定基种类多,但每种抗原决定基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 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分子结构呈长链,都是多聚性物质,即在的表位,故能与白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在许多点上结合形成交联;

B 细胞形成较长期的结合。

13.试述基团转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

【答案】(1)基因移位是一种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又须耗能的运送方式,但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因而不同于一般的主动运送。基因移位主要用于运送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核苷酸、丁酸和腺嘌呤等物质。

(2)以葡萄糖为例,其特点是每输入一个葡萄糖分子,就要消耗一个A TP 的能量。运送的机制是依靠磷酸转移酶系统,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其运送的步骤为:

①热稳载体蛋白的激活细胞内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的磷酸基团把HPr 激活。HPr 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结合在细胞膜上,具有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

②糖被磷酸化后运入膜内膜外环境中的糖先与外膜表面的酶结合,再被转运到内膜表面。这时,糖被P-HPr 上的磷酸激活,通过酶的作用把糖-磷酸释放到细胞内。

14.试述芽孢杆菌属中有代表性种的经济意义。

【答案】经济意义:

(1)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属的模式种,工业用蛋白酶、淀粉酶的生产菌株,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