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翻译转换视角下葛浩文翻译

关键词:翻译风格;翻译转移;葛浩文

  摘要



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翻译了许多中国经典文学,为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如此成功的翻译家,研究其翻译风格显得格外重要,不仅能够完善翻译理论,还能够指导翻译实践。但是迄今为止,对葛浩文翻译风格的研究寥寥无几,多数研究只集中在其翻译思想上。另外,翻译风格研究这个领域虽然是百家争鸣,但一直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确切的研究方法,因此,翻译风格研究方法这个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翻译转移理论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从一开始提出到现在,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对其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众多有关翻译转移的理论中,卡特福德的翻译转移理论是最具权威最完善的,对其每种转移的定义十分明确。本文将尝试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移理论来分析葛浩文的翻译风格。选取的语料是葛浩文翻译的莫言的《红高粱》和姜戎的《狼图腾》,从开头分别截取了20000字,以卡特福德提出的翻译转移为标准,找出所有的转移,统计数据后对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在统计的三种翻译转移中,结构转移是葛浩文用的最多的,而在结构转移中,顺序变换又是出现的最多的,其次是主被动语态的转换和肯定否定句的转换。除此之外便是单位转移,最后是类别转移。后两种转移虽然出现频率没有结构转移多,但也表现出葛浩文的部分翻译风格。通过具体的语料分析发现,有些转移体现出翻译风格的共性,而有些转移则体现出了葛浩文个人的翻译风格。在单位转移中,大部分是从语言层面的高级向低级转移,这是因为葛浩文倾向于将几个汉语句子翻译成一个英语复合句。而从语言的低级向高级的转移显示出葛浩文想要强调原文中的某些要素,翻译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达但暗含的意思。而对于直接引语,葛浩文倾向把说话者放在话语的后面。

本文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转移理论研究了葛浩文的翻译风格,属于翻译风格研究的新的尝试,为以后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