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61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
【答案】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由此,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也可分为两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从14世纪开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中萌芽和发展,市民阶级迅速兴起和壮大。14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产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马基雅弗利和博丹,他们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论述政治问题,以政治权力而不是以道德伦理价值为政治研究的核心取向,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至17, 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西方政治学获得了全面繁荣。著名政治思想家如格劳秀斯、霍布斯、伏尔泰、孟德斯鸡、潘恩和汉密尔顿等纷纷著书立说。他们从理性的人性论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理论。这一时期的政治学说主要是围绕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展开。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资产阶级面临的主要政治任务变成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西方政治学的主题从倡导和阐发资产阶级的民主价值转向论述和分析资产阶级个人利益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利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以边沁、穆靳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社会实证主义政治学说。这些学说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渐趋向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秩序。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因此,对于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的研究,成为垄断资本维护统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9世纪80年代,政治学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西方政治学发展进入了现代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西方政治学大体上向着两个方向发展:
①政治理论方向。这个方向上的政治学基本是17, 18, 19世纪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延续和发展,不过也有新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学术思想派别,研究方法也朝着多样化力一向发展。但是由于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主要限于关于政治哲学问题的思考,且具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色彩,因此出现了理论地位下降,理论发展衰微的现象。
②行为主义方向。行为主义政治学肇始于19世纪30-40年代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方法论。经过发展,实证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成为政治学科学主义的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政治学的主流。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政治学虽然仍然按照实证的政治学和规范的政治学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但是,却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状况:
①在实证政治学和规范政治学范围内,都出现了新的范式和新的思想流派。就实证政治学而言,行为主义逐步擅变为后行为主义。同时,在行为主义研究范式之外,以微观经济学为方法论基础,以公共选择为主题的政治经济范式逐步取得重要地位,成为正式的理性行为研究模式。就规范政治学而言,逐步发展出生态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现代基督教主义、新组合主义等政治学说。
②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立场多样化,呈现出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客观主义和反客观主义并存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进步一一折中主义和整合主义方法论主张,即认为不存在任何单一的科学范式,多样性是政治学科进步的本质而不是其障碍。
③政治分析途径呈现多样和相互融合的特点,如原有的制度研究被赋予新的特点和内涵,形成新制度主义分析途径。同时,政治学的分析途径和方法相互渗透和结合,如行为主义的实证研究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擅变,出现了与政治理论研究汇合的趋向,并主张放弃价值中方,同归现实政治,进行政策分析。而政治哲学和理论正在逐步向着运用经验证据的方向发展,其中的许多内容来自于政治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如新制度主义研究中大都采用公共选择和理性分析的范式等。
2. 简述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
【答案】从国际比较的研究成果来看,一艘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是:
(1)制度因素。一般情况下,公民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参与政治活动的,制度本身界定了参与政治的资格、形式、范围等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尽管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度与一国政治体制是否提供充分、平等的参政形式和渠道相关,但一国社会制度的性质与公民参与程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2)社会困素。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较发达社会的政治参与受到包括教育、收入、职业团体、性别、年龄、宗教、人种、地区等力一面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一般认为,政治参与水平较高的有: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地位较高者、中年男性; 隶属于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成员等。
(3)心理因素。政治参与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政治参与的水平和程度,参与者受到自己能够影响政治过程的感觉、政府或政治领袖的行为是否符合公众利益的态度、自己关注政治程度的感受等因素的影响。
3. 政治社会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进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人、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三个层面上。
(1)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说,政治社会化是其政治成长和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成长和发展由两个方面构成:一种是政治人格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特定的途径和媒介,获得特定的政治知识,从而逐步形成了特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单个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这种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总和,就形成了特定的政治人格。二是政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人们的政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既有赖于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规则和规范的认识和掌握,也有赖于人们对于政治生活技能和素质的掌握和拥有,而这些都是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来推动、实行和展开的。
(2)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
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在现有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政治社会化灌输、传递的首先是既有政治价值、政治信念、政治规则规范和政治行为模式。正是通过这种灌输、传递,政治社会化使既有的政治文化得以维持和延续。
政治社会化维持和延续既有政治文化主要是通过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来完成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又是通过一定的政治实践来完成的。
(3)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
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体系的维持或改变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造成人们对于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同或不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来实现的。当政治社会化过程造成社会政治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强烈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维系作用。反之,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离心离德,乃至要求推翻现有政治体系而代之以新的政治体系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摧毁作用。而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成员对于现有政治体系认同减弱或不能使这种认同得到强化时,它客观上是在消极地削弱着现有政治体系的稳固和政治功能。
4. 简述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及其特点。
【答案】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则是革命的同盟军。作为它们利益代表的民主党派积极与共产党合作,参与民主革命斗争,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随着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原先的民主党派己成为它们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人士的代表,它们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现实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并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与其通力合作,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参与国家管理,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而不是反对党。
②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