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外国文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答案】《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创作的政治讽刺长诗。作者于1843年深秋在离开德国12年后重回祖国的旅行,是创作这首长诗的基础。他认为,德国现存制度是那样腐朽和落后,而反动政府企图用假象、伪善和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诗人用一切生机都已死灭萧条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童话”前又冠以“冬天”。海涅在作品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把自己的批判融合在讽刺艺术中,使其称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
2. 象征主义
【答案】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 , 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称为“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3. 《十日谈》
【答案】《十日谈》是薄伽丘创作的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一部文学作品。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4. 流浪汉小说
【答案】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欧洲近代小说,是城市兴起和经济衰退的产物。流浪汉小说基本取材于现实,聚焦于城市无业游民的生活,多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他们自述身世的方式,按照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进行叙事,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客观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是,因为流浪汉小说常常采用玩世不恭或同流合污的态度对待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所以,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流浪汉小说对于此后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特别是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无名氏的《小癫子》是西班牙最早的流浪汉小说。
5. “解冻文学”
【答案】“解冻文学”是西方学者对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的概括。它是指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的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
,它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作“解冻文学”
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6. “心灵辩证法”
【答案】“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全过程的细腻展示。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
7. 自然派(俄国)
【答案】自然派(俄国)是指俄国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批判封建专制和农奴制度的现实主义作家流派。19世纪30年代,果戈理创作了揭露社会现实黑暗的作品,这些作品被反动文人攻击为“自然派”,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及时地予以了还击,撰文阐述果戈理小说的现实主义价值,指出了“自然派”文学跟人民的关系,捍卫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和斗争性,继承了这一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就被称为“自然派”。他们极力忠实地描写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在体裁上,他们多采用叙事文学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俄国社会现实。代表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8. 《摩诃婆罗多》
【答案】《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语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婆罗多族的两个后裔居楼族和般度族间大战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
,英雄史诗,而且有人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
,堪称“印度的灵魂”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二、简答题
9.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形象?
【答案】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塞万提斯被后人誉为“现代小说之
父”,其小说《堂吉诃德》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最高成就。《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形象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正面的喜剧人物,是一个悲剧性和喜剧性混杂在一起的人物形象。
(1)新旧观念交织下的复杂人物
堂吉诃德身上既有落后的旧观念,又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堂吉诃德年近半百,唯一的爱好就是读骑士小说,为此而执迷不悟,找出破乱的甲胃和长矛,外出行侠仗义,不仅没有帮助别人,反而还害人又害己,成为一个疯疯癫癫的旧骑士。但是,一旦他忘记了骑上小说,不提骑士道,他就见解精辟,学识丰富,俨然一位知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处处流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观点。
(2)行动具有盲动性
堂话诃德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和妖怪。堂吉诃德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都毫不怯懦,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的行动虽出于善良的动机,却往往得出有害的后果。
(3)有理想、有追求
堂吉诃德的行动也说明他不是空想,不安于平凡闲暇的生活。他不仅有理想,而且为了实现理想、改造现实可以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失败,表现出一种坚持理想、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如他酬尺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把锄奸救苦,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
(4)悲剧性和喜剧性融于一身
堂吉诃德目的与手段的矛盾,造成悲剧性和喜剧性在这一人物身上的有机融合。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的历史时期,他却要复兴封建时期的骑士道,提着破矛屡次外出行侠仗义,在行侠的过程中,以骑士小说的虚幻眼光看待现实世界,闹出很多笑话,致使自己成了众人的笑柄。但是,他外出行侠是为了维护人间正义,铲除不平。在行侠的过程中,他屡遭挫折,甚至被打断肋骨;但他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显示出崇高的精神品质和执著的奋斗精神。堂吉诃德具有英雄的品质,然而,他的追求不仅跟时代脱节,而且也不被人们所理解,当他最后清醒过来的时候,却即将离开人世,这些都赋予其性格以浓厚的悲剧色彩。
总之,堂吉诃德身上的矛盾,说明了这一形象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和艺术性,也反映了处于新旧交替时一期西班牙社会现实的矛盾。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赞扬了他为理想献身的高尚精神,同时也讽刺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批判了西班牙苟延残喘的封建制度和封建观念,彻底扫荡了泛滥的骑士小说。
10.如何理解和概括阿拉伯文学的民族特点。
【答案】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之前,即“蒙昧时期”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地区的游牧民族贝杜因人,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原点。贝杜因人是沙漠之子,贝杜因人的文化带有强烈的沙漠文化的特征。阿拉伯文学与阿拉伯“沙漠文化”的性格密切相关,并且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