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外国文学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马查多·德·阿西斯

【答案】马查多·德·阿西斯是巴西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被同时代人称为“首屈一指”和“独一无二”的作家。时至今日,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他是有史以来巴西“历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巴西文学界享有独尊的地位。马查多·德·阿西斯的代表作有《金卡斯·博尔巴》、《布拉斯·库巴斯的死后回忆》和《堂卡斯穆罗》,它们被巴西文学界称为“不朽的三部曲”。

2. 贵族沙龙文学

【答案】贵族沙龙文学是17世纪出现于西欧上流社会的贵族文学流派。“沙龙”为“会客室”、“客厅”的意思,后来专指在客厅举行的社交活动和文艺座谈,沙龙文学就是在文艺座谈中朗诵或演出的文艺作品。贵族为打发无聊时光而创作的贵族文学。他们精神空虚,耽于虚无缥缈的想象中,作品多以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心理小说以及诗歌为主,主要写失去往日地位的封建贵族对中世纪的缅怀; 描写男女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 掐绘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矫揉造作,晦涩难懂,充满了没落贵族庸俗无聊的趣味。

3. 象征主义

【答案】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 , 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称为“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4. 《恶之花》

【答案】《恶之花》是波德莱尔于1857年创作的诗集。它完美体现了波德莱尔的创新精神:一方面他描写了大城市的丑恶现象,另一方面他也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惨命运。《恶之花》的主题是恶及围绕着恶所展开的善恶关系,恶指的不但是邪恶,而且还有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花则可以理解为善与美。全诗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忧郁与理想”分量最重,占全书的三分之二。在这一部分中,诗人耐心而无情地描写和剖析自己的双重灵魂,表现出自己为摆脱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所作的努力。

5.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

【答案】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是西方文艺思潮史上重要的一支。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

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三一律”等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宣扬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它具有民主主义精神,同情下层民众的苦难,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或从资产阶级的角度抨击封建制度,或站在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资本主义的罪恶。同时,它重视民间文学,追求异国情调,具有怀旧倾向。浪漫主义作家喜欢挖掘中世纪民间文学的成果,借鉴中世纪文学重情感和想象的特点。同时,他们还喜欢异国生活,沉浸于异国他乡的神奇风光中,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寄情山水,着力歌颂大自然,标举卢梭“返归自然”的主张。浪漫主义作家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借大自然来反衬现实的丑恶。

6.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7. “大学才子派”

【答案】“大学才子派”是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的统称。他们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具有较深的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修养。他们将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民间戏剧等各种戏剧形式融为一体,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剧作,为英国民族戏剧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创作准备了条件。其代表人物有约翰·李利、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等。

8. “解冻文学”

【答案】“解冻文学”是西方学者对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的概括。它是指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的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

,它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作“解冻文学”

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二、简答题

9.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答案】《伪君子》是莫里哀最优秀的戏剧,集中反映了莫里哀的创作特征,代表了莫里哀戏

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伪君子》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古典主义原则来创作,遵守三一律

《伪君子》的时间、地点、情节均符合“三一律”的规定,整部喜剧从开始到结束,均不超过一昼夜; 地点始终在富商奥尔贡家的客厅,没有变换; 其情节单一,围绕揭露达尔杜弗性格的伪善而展开,不枝不蔓。在语言上,该剧采用亚历山大诗体,具有优雅流畅、韵律优美的特点。

(2)戏剧结构严谨,冲突集中,层次分明

例如,《伪君子》的开场就因为成功利用悬念而被视为“伟大的开场”之一。在前两幕中,伪君子达尔杜弗并没有出场,然而舞台上的各种人物围绕伪君子进行着激烈的争论,留下悬念,引人关注。

(3)喜剧中融入悲剧、闹剧等多种戏剧因素

奥尔贡女儿的婚姻几乎被断送,他自己面对的是失去财产、被捕入狱的命运,这些都构成了该剧的悲剧因素,使剧情发展更为紧张,矛盾更为尖锐,从而使反面人物的丑恶本质和作品的社会批判性显露得更加突出。而民间闹剧、风俗喜剧和传奇喜剧因素的加入,则增加了该剧滑稽戏谑的情趣、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冲突的紧张性。

(4)戏剧语言个性化

《伪君子》中人物的语言都符合各自的身份,桃丽娜的语言犀利、朴素、生动,符合其爽朗的个性; 达尔杜弗的语言矫饰、造作,长篇大论地玩弄教义,暴露了这个伪善者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本质。

总之,莫里哀在《伪君子》创作中对古典主义戏剧的突破,使法国喜剧面目一新,使喜剧具有了高度的艺术价值和严肃的教育意义; 其喜剧创作上承人文主义戏剧家莎士比亚和维加的优良传统,下启18世纪启蒙戏剧,在西方戏剧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0.达尔杜弗这个形象有何揭露意义?

【答案】《伪君子》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完全体现在中心人物达尔杜弗的身上,其形象的揭露意义具体表现在:

(1)伪善的性格特征

达尔杜弗是一个伪善的没落贵族和宗教骗子,他伪装虔诚骗取奥尔贡和其母亲的信任,暗地里却凯觑奥尔贡的财产、垂涎其妻子,背着奥尔贡实施勾引其妻子、夺取其财产的阴谋。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表里不一,表面上装成一个节欲、苦修的虔诚教士,实际上却从不拒绝世俗的享乐,而且还为其欲望和贪婪进行无耻的狡辩。剧本不但层层剥下了达尔杜弗伪善的外衣,使其本相毕露,并且指出了他的险恶用心和严重危害,即霸占奥尔贡的妻子、财产,把奥尔贡赶出家门。达尔杜弗的形象的社会意义在于切中时弊,把批判的锋芒直指教会以及打着宗教幌子进行秘密特务勾当的“圣体会”。

(2)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

一旦恶行败露,达尔杜弗就暴露出凶狠恶毒的嘴脸,还将奥尔贡的秘密上告警察,达到霸占其财产的目的。达尔杜弗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其形象已经成了“伪善者”的代名词。当时外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