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网台合一”在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有线电视网的主要功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整传播包括中央台、地方台等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系统。日前有线电视网一般隶属于当地有线电视台,归有线台所有和使用,这样的机构实际上是“有线电视台”加上“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复合体。这样,“网台合一”的有线电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地形复杂、人口分散的区域中,可能会遇到‘些问题:

(1)现代化有线网络的建设、维护、更新换代的费用相当庞大,仅靠有线电视用户的初装费和收视费是很难维持的,而应像一些投入大、产出慢、周期长的基建项目那样,由政府主管部门来统筹安排、规划建设。

(2)随着有线电视系统的联网规模逐渐扩大和多层次网络技术的采用,网络的科学运营牵涉面越来越广,管理运营难度也将明显增加,由有线电视台行使承担区域内绝大多数电视广播节目(频道)传输的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管理职能,会显得力不从心、事倍功半。

(3)由有线台自行建设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容易导致小网林立、标准各异、布局失衡、投资重复的后果,这显然不符合广播电视大联网的趋势。因此,有线电视网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由各级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来统筹安排,是科学的做法。

2. 简述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意义及报道理念。

【答案】(1)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崛起的原因和意义

①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决定了民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而民生新闻也相应地成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热点。在市场经济确立的过程中,公民的主体性逐步树立起来,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日益加强,人们有了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我决策的可能,“民生”的概念在普通人心目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②我国新闻媒介传播价值观的转变,也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者为中心。

③公民社会的建设要求媒介成为民众利益的代言人,这也是催生民生新闻的因素之一。民生新闻是以现代都市中的市民为主要日标受众的,要适应这一群体的需求,代表这一群体的利益,并为他们的利益表达服务。所以,民生新闻在都市化进程中应运而生。

④民生新闻是地方广播电视新闻应对新闻竞争的必然选择。地方媒体做时政新闻和国际新闻都不可能打开局面,要拉住观众,只能重新开辟战场,找准自己的优势进行突破。这个突破点就是民生新闻。

(2)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理念和价值取向

①民生新闻不仅仅概括了广播电视媒介机构对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还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更蕴含了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

②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是民生新闻的核心,因为报道者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定位,直接决定了他们采取何种立场、选择什么事件以及运用何种形式进行报道。9.2典型题详解

深度报道

答: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地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它具有重要性、完整性、深刻性、综合性和知识性等特征。深度报道的写作手法如下:选择重大题材,确立重大主题; 全方位的透视,多角度的考察; 表达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多样; 深度报道篇幅一般稍长,也可大、中、小结合并举。

3. 简述我国)’一电法规的主要内容。

【答案】广播电视事业所处的法制环境除媒介管理的法规之外,还牵涉到宪法及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的内容,不同层级、小同领域的法律法规构成我国完整的广播电视事业法规体系。

(1)基本原则与综合管理

关于管播电视的根本原则主要见诸《宪法》及《广播电视管理法规》等综合管理法规; 包括了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以及广播电视工作的总则性法规,也包括广播电视机构的准入条件的设定及对广播电视机构的管理规范等。

(2)播出内容及节目管理

①主要是关十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内容审查及播出的技术性规范等,广播电视广告播出规范及媒体应遵守的保密制度等相关法规。

②在节目制作、内容规范上,主要包括有关法律、规范及政策严禁广播电视媒体刊播反动、淫秽等严重有悖于社会公德和善良风俗,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而相关法规对肝播电视播出的某些特殊事件的新闻报道也有相关规定。

(3)广电技术及传输覆盖管理

主要是规范广播电视制作、传输、播出的技术规范,也包括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性法规; 我国法规对破坏广播电视设备及传播秩序的行为加以限制和制裁,主要“广播电视设施保护”相关条款,而我国刑法中也对严重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的犯罪行为制定相应的加重处罚条文。

(4)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管理

主要是规范有线电视管理及卫星传播的广播电视的管理性法规,包括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的综合性管理法规、内容管理等内容,但纯技术标准另列于技术性法规。

(5)其他法规

其他广播电视管理法规,包括广播电视领域的著作权管理规范(除著作权法及实施细则外,

还包括民法、继承法、其他行政规章,以及我国所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中关于著作权保护、稿酬支付的相关规定)、教育电视台的相关规范,以及其他财税管理、其他行政管理等内容。

4.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进行简要介绍。

【答案】(1)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发展历程

中国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的栏目化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①1958-1978年: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

②1978-1987年:从《新闻联播》的创办到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开办。这一阶段是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兴盛与发展的时期。

③1987-1992年: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和福建电视台《新闻半小时》栏目的创办。这一时期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逐渐走向成熟,开始进入广播电视新闻杂志型的发展兴盛期。

④1993年至今: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创办。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向高层次、高品位、全方位、大型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2)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特点

①社会化趋势。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反映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与困难、现实探究与理想追求,覆盖面广而内涵深、真实感强,对受众有较强的针对性、启发性。

②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地位专门化确立。

③由记者直接主持栏日代替了播音员客串主持的传统模式。记者型主持人的出现是符合现代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

④一改过去单纯注重新闻报道内容而忽视栏日自身视觉、听觉形象设计的局面。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子特技手段来实现栏目编导的设计意图,以强化栏目对受众的吸引力。

(3)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原因

①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是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的体现。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促使广播电视新闻从内容到形式、结构发生变化,以适应受众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广播电视新闻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受众、层次、节目内容、性质和功能等因素来划分若干的固定栏目,形成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群体。

②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的专业化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规范化、栏「化。先进的广播电视传播技术手段,使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变得更加生动、简便、快捷,由此带来的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推动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形成。

C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传播优势

①从广播电视媒介的地位看,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利于广播电视在新闻传播上保持竞争优势和地位。

②从广播电视功能上说,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能有效地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各种文化功能。 ③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利于适应不同层次和爱好的受众的需要。

④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助于广播电视新闻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