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866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电视实务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历程。

【答案】(1)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①1940年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出任主任,负责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 ②1940年12月30日,设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的创建纪念日。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合一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呼号XNCR )}

③到1943年春,由于主要零部件失效,新华广播被迫彻底停止,这次中断持续了2年时间,一直到1945年9月5日,经过多方努力才正式恢复播音。

④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再次停播; 1947年3月21日,延安新华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呼号仍为XNCR )o

⑤1941年12月3日,延安窑洞里还传出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一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日语广播的第一次播音,这次广播被认为是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的诞生。

(2)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①1949年北平解放,3月25日随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市,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随之取消了XNCR 呼号,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②1949年6月5日,党中央决定语言广播部与新华社总社分开,成立了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一一以管理和领导全国的人民广播事业,至此,我国的广播电台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

③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顺理成章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④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暨阅兵式于天安门广场正式举行,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卜进行的实况广播。

⑤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升格为管理局,隶属十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

⑥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为我国广播宣传的中心; 随后,各地的新华广播电台也先后改为“某地人民广播电台”。

(3)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

①1950年4月,政务院新闻总署发布了“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这是人民广播史上的第一个由政府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法令。从1952年1966年,我顾召开了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对广播事业的发展做了宏观全面部署,加快了从中央到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

②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广播电台被一小部分作为推行“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工具,造成广播宣传的大混乱、广播事业的大挫折、广播队伍的大灾难。

③尽管在“文革”期间,广播的地位、功能被高度政治异化,但就技术层面而言,人民广播事业仍然取得了相应进步。

④一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包括广播在内的人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被重新认知,在广播领域逐步恢复了原先人民广播的一些优良传统,节目样式、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

(4)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的发展

①全国基本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广播和电视、城市和农村、对内和对外并重的现代化广播电视网。

②1986年12月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以其“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办台方针,继承了我国广播的传统,借鉴并吸取了海外现代广播之精华,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听众的需要,被视为我国广播改革的第一次浪潮。

③1990年,南京经济广播电台率先引进听众电话参与方式,引起了广播界乃至新闻界的重视; 1992年10月,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发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随之开播,在当时首创了一个直辖市两家平级的广播电台并行运作、相互竞争的新格局。

3简述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概况

答:(1)中国电视的初创期(1958-1965年)

①1958年5月1日晚,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一一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每周播出两次节目。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

②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并开始试播,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播出,这是我国第二座电视乙气口。

③1959年国庆l 一周年时,北京电视台通过电缆传送,现场转播了天安门广场的文艺晚会实况,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现场电视转播规模较大的文艺演出。

④1965年一比京电视台元旦文艺晚会中,播出利用黑白录像机录制了两场戏曲表演,这是我国电视台第一次使用录像技术制作播出电视节目,结束了我国电视节目因为技术限制而“被迫”全程直播的局面。

(2)中国电视的停滞期(1966-1976年)

①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挫折与冲击,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全国十多家电视台均处于时播时停境况。1967年12月1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实行军事管制,强化对广播电视政治宣传管理。

②尽管在电视理念、综合发展上,“文革”期间我国的电视事业几乎没有取得成就,甚至出现严重的倒退,但在技术层面上我国的电视事业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录像设备的小范围使用(1966年北京台首次使用); 初步建成全国电视微波传输覆盖网,1971年起开始通过微波线路传输电视节目,至1985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微波网全面建立完成; 电视实现向彩色电视的过渡。

(3)中国电视的恢复期(1977-1978年)

①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成为每天晚上的主新闻节目,节目由各地方电视台选送当地的新闻报道,再由北京电视台统一编辑、播出,这标志着以

北京为中心的全国电视广播传输覆盖网已基本形成。

②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定位为我国国家电视台,英文缩写"CCTV" ; 省级台己全部建成(港澳台地区除外),全国电视网初具规模。

③1978年6月25.26日和7月2日,中央电视台首次通过国际通信T}星转播了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11届世界杯的半决赛和决赛实况。

④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启用ENG (ElectronicNewsGathering ,即“电子新闻采集”)设备,使新闻制作流程进一步简化,新闻时效性也随之增强。

(4)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

“文革”结束之后,电视事业逐步得到恢复,但电视真正取得蓬勃发展则是在1979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与深化,我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①电视广播的传播规模迅速扩大。

四级办电视、四级棍合覆盖; 电视台数量、节目套数及播出时间均大幅增加。

②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ENG 技术普及,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制播技术改善; 有线电视发展; 卫星转播应用扩大。

③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

新闻、纪实类节日的发展; 综艺节目的发展与繁荣,电视综艺类节日的表现手法、制作质量等艺术水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电视剧的生产逐步走向繁荣,制作播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体育类节目的发展; 与海外业者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从简单地借鉴、模仿海外、国外电视机构的节目类型,到购买节目模式版权实行重新制作开发; 出现新兴的电视节目形式; 与受众的互动成为常态。

④广播电视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3.2典型题详解

2. 简述广播剧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答案】广播剧可以定义为是“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1)广播剧的特点有:

①广播剧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综合艺术样式,主要运用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的组合,通过听众的想象产生各种情境,来表达剧中的内容。

②广播剧的生产周期较短,制作成本比较低廉,具有反映现实生活较快、贴近群众生活的特点。

③广播剧通过广播播出,覆盖面广,接收方式便利,几乎不受任何舞台、场地的限制。 ④对听众的文化程度以及关注程度要求都相对较低,有利于普及,群众性较强。

(2)广播剧的发展历程

广播剧这一广播文艺形式最初产生于英国,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 )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