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之货币银行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本位币

【答案】本位币又称主币,是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现在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也称之为本位币,其含义也不过是用以表示它是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

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如中国的银铸币全部是1元。有些国家的金银铸币最小规格的面值为5个、10个,甚至100个货币单位。

2. 银行券

【答案】银行券指由银行发行的以信用和黄金作双重保证的允许兑现的银行票据,是由银行信用所产生的一种信用工具,从性质上讲是一种本票。银行券流通的历史过程:开始时为安全起见,一些人将金银交由从事货币兑换业务的金商保存,金商则给客户开出一纸收据,并承诺随时提取原有数量的金银;后来,由于交易和支付日益频繁,人们用保管凭条进行直接支付,这成为银行券的雏形》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商业票据日益广泛,但持票人只能到期才被支付,为了解决持票人临时需要资金的问题,银行开展贴现业务,当银行的现款不足以支付持票人时,可以用自己发行的银行券来支付,银行券逐渐广泛使用。

二、简答题

3. 如何理解政府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答案】政府信用是指由中央政府作为偾务人或偾权人的信用活动。它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得到强化,作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参与经济运作的结果。目前,中央政府主要作为债务人,在历史上也有作为债权人的情况。

政府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发行公债、发行国库券、发行专项债券和向银行透支。政府信用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金,进行基础建设等投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看,充分利用公债形式来筹集资金,是支持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方法之一。政府信用的发达程度如何,也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同时也是负债最多的国家。

政府信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平衡。由于财政收支有先支后收的特点,因而需要国库券以保持短期内的收支平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政府从总量上调节经济,以此促进经济増长,扩大总需求,增大经济投资;(4)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相配合,更好地发挥各项经济政策的作用。

在我国,政府信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我国六次发行国债,对经济恢复起到

了重要作用。后来受左倾思想的影响,财政收支的指导思想为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政府信用当然就无从谈起。直至1981年才恢复政府信用形式,开始发行国库券。发债规模逐年增大,政府信用己成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

4. 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的相同点及主要差异何在?

【答案】(1)本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

费雪认为,假设M 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

或从这个方程看,P 的取值取决于M ,V ,T 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不过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 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 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数量T 对产出量通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 和M 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 的值特别取决于M 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 对P 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 则。这说明,仅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是。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式中,Y 代表总收入,p 代表价格水平,k 表示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

为名义货币需求。这就是有名的剑桥方程式。

后者为M=kPY。假若把费雪方程式中的

,就容易产生这样的看法:费雪方程式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前者为的流通次数,又代表与收入水平对应的流通速度,

和剑桥方程式是两个意义大体相同的模型。 T 代替成等同于剑桥方程式中的Y ,即用交易商品量等同于收入量,再把V 视作既代表交易货币

(3)实际上,两个方程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

第三,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

释价格,反过来, 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有个满足程度的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帀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5. 金融创新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金融创新是金融企业依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在融资过程中的矛盾运动,为增强其竞争能力,而对管理、工具和服务进行不断的革新和创造的过程;相应地,它也是金融管理当局的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活动的变革过程。金融创新既包括对金融企业的创新又包括金融管理机构的创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金融创新的原因主要有:

(1)国际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二战后,金融业的国际化飞速发展。首先发展动力来自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随着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扩张,客观上要求金融业实现国际化和现代化;其次,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资本不断集中,促使银行资本也不断集中,银行主观上要求扩张业务范围,获取超额利润。这时金融手段和技术的创新无疑成为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

(2)经济环境中的风险性增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率上升,市场利率也变化莫测,增大了投资的不稳定性,影响到人们长期投资的积极性。为了避免通胀率与利率变化对投资收益和债务负担的影响,降低经济波动的风险性,金融机构就创造出一些债权债务类的金融工具,用于套期保值。

(3)技术进步,尤其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20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被引入银行业务,用于数据成批处理,后逐渐应用于银行内部复杂的资金划拨清算。在自动化的处理系统下,银行工作更为高效,使许多创新业务成为可能。

(4)金融管理环境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各国对金融机构加强了监管,对准备金、账户种类功能和分支机构等进行严格控制,以免重蹈恶性通胀的覆辙,但也制约了金融机构的发展,造成银行资金闲置和利润损失。银行为了规避管制,不断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后来随着金融自由化不断深入,政府开始放松管制,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三、论述题

6.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职能?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执行这个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