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社会保障901社会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答案】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境以意义,他称此为“情境定义”。
2. 镜中我(库利)
【答案】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二个阶段: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库利非常形象地
,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
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3. 镜中之我
【答案】库利的“镜中之我”概念认为,自我源自以群体为背景的同他人的符号性互动,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认识自己,就如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①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 ③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4. 非正式群体
【答案】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
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5. 社区
【答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6. 社会系统
【答案】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除了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那么高的二人组合关系、小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
7.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8. 城市建设
【答案】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和政府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从而全面提升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和永续发展。
二、简答题
9. 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答案】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后天的。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差异
社会学家认为,“心理差异是指人们的行为、脑力和个性的差异。”科学家采用跨文化观察的方法收集的大量资料表明:
①女孩比男孩更多愁善感,更愿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且女孩相对更具有养育和忍受的天性; ②男孩子比女孩子敢出风头,争强好胜,容易产生侵犯行为。
(2)社会化造成的两性差异
社会因素是解释性别差异原因的主要途径。性别差异不仅仅是由于生物特性决定的,而且也是文化的产物。婴儿从出生之后一直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媒体的性别社会化,逐渐形塑成主流文化所认同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3)功能沦和冲突论的性别差异理论
①功能论
从劳动的性别分工着手,认为男女分工不同是因为人类早期生存的需要。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建构和文化观念是这种分工的逻辑基础。
②冲突理论
在分析性别差异时以权力问题为出发点。男人在体型上普遍比女性高大强壮,于是可以强迫女人服从,从而创造并维持了性别的阶层化系统。
10.默顿是如何批评传统功能主义的理论假设的。
【答案】默顿提出,功能分析是社会学解释中的一个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方向,它依赖于理论、方法和资料的结合。但认为以往的功能主义者多偏重于理论解释,忽视了功能分析的方法问题。功能主义既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理论,也是收集资料的有用方法。因此,默顿从他的中层理论观点出发,强调功能分析在资料收集和理论解释中的实效性。
(1)默顿首先对以往流行的功能主义观点做了澄清。他指出以往的功能主义有三个错误的假定:
①社会的“功能一体性”假定。
即认为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但默顿指出:“文化事项是否都一致地对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履行功能应是一
, 个经验问题,而不是一个公设。’
②“普遍功能主义”假定。
即认为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事项都履行积极的社会功能。但默顿指出,实际上对不同的系统,社会或文化事项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果。它们既可能有正功能,也可能有负功能,或者是无功能的。即强调做净功能分析。
③“不可或缺性”假定。
即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但默顿指出,功能需要是经验性和多样性的,实际上存在着“功能选择”或“功能对等”或“功能替代”的情况。
(2)为了使功能分析规范化,默顿提出了功能分析的一套范式,要求澄清如下方面的问题: ①功能归属事项
即明确功能分析的对象,这些对象必须是标准化的事项。
②主观意向概念(动机、目的)
要求区分主观假设和研究问题,避免混淆作为主观范畴的动机和作为客观范畴的功能。
③客观结果概念(功能、反功能)
功能是所观察到的结果,它促进系统的适应或调整; 而“反功能”肖d 弱系统的适应和调整,实际上也可能存在“非功能”的结果,即所考察的事项与系统无关。另外,要求区分“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被人们设想到和认识到的客观结果,而后者是指未被人们想到和认识到的客观结果。
④功能指向单位的概念
即功能是针对何类对象或单位的,这些单位有不同层次:个人、群体、社会系统等。
⑤功能需要的概念(需求、前提条件)
功能需要是功能分析的重要概念,但也是最含混和有争议的概念。因此,要求区别功能需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