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15会计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题
1. 平行登记与试算平衡
【答案】(1)平行登记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中进行总括登记的同时还要在其所属的有关明细分类账中进行明细登记。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的依据相同、会计期间—致、借贷方向—致、金额相等,使总分类账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之间形成相互核对的数量关系:①各总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的合计数相等; ②各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期末的合计数相等。
(2)试算平衡是指通过账户余额或发生额合计数之间的平衡关系,检验记账工作正确与否的—种方法。在不同的记账方法下,试算平衡的公式不同,但其实质都是反映资金运动的平衡关系。在借贷记账法中,试算平衡的基本公式是:①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数; ②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 ③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如果上述三个方面都能保持平衡,说明记账工作基本上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说明记账工作发生了差错。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试算平衡通常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
2. 重要性原则
【答案】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从性质方面来讲,只要该信息或其反映的经济活动可能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重大影响,不论其金额多少,都应该进行反映:从量的方面来看,—般认为某个项目的金额达到—定规模时,就认为其具有重要性,应该加以反映。
3. 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
【答案】(1)合并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简称,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合并报表由企业集团中的控股公司(母公司)于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所有者
权益变动表。
(2)分部报告即财务分部报告,是指对一些在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都有业务的企业,按其经营业务的不同性质或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分别编制、报出的财务报告。其中所按经营业务不同性质编制的分部报告一般被称为业务分部报告,而按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编报的分部报告被称为地区分部报告。
(3)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①种类不同。合并报表包括合并利润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分部报告可分为业务分布报告、地区分布报告。②两者在财务报告中的地位不同。合并报表属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内容,而分布报告是属于报表附注中的一项内容。③两者的应用前提不同,合并报表必须是存在母、子公司的前提下才出现的,而分部报告只要企业的业务种类或者地区范围比较大就可以进行,不受母子公司存在的影响。
4. 无形资产
【答案】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以下特征:①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②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③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 ④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二、计算与分析题
5. 天润公司有关利润分配的资料如下:
(1)2002年全年发生亏损1600000元。
(2)2003―2007年每年实现利润300000元。
(3)2008年全年实现利润5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计算大润公司2008年末“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期末余额。
【答案】由于2003—2007年实现的利润全部用来弥补2002年的亏损,公司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方余额仍为100000万元,因为已超5年,2008年公司不能用税前利润补亏。
税后利润=500000-125000=375000(元)
6. 资料:星河公司2003年末对本企业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评估,得出结论如下:
设备A ,账面原值为320000元,累计折旧为16000元。未提过减值准备。现该设备生产的产品有大量的不合格品。
设备B ,账面原值为160000元,未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因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经认定其转让价值仅为30000元。
设备C ,账面原值为1600000元,累计折旧为:320000元,已提减值准备80000元。本年已遭毁损,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设备D ,账面原值为320000元,累计折旧为16000元,未提减值准备。未发现减值迹象。 要求:根据评估结果,对上述业务进行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答案】(1)设备A 现在生产的产品有大量的不合格品,可视为实际上毫无价值,按照规定应以该项设备的账面价值为准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设备A 的账面价值=账面原值一累计折旧=320000-16000=30400(元)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
(2)设备B 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经认定其转让价值仅为30000元。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账面原值一转让价值=160000-30000=130000(元)
计提固定资产准备时:
(3)设备C 已计提减值准备80000元。本年已遭毁损,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本年应计提减值准备=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已提减值准备=1600000-320000-80000=1200000(元)
计提固定资产准备时:
(4)设备D 未提减值准备,未发现减值迹象。因此不需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需要
进行此项会计处理。
三、简要论述题
7. 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会计期间,即人为地将持续不断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通常为—年,可以是日历年,也可以是营业年。我国规定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个会计年度。此外,企业还需按半年、季、月份编制财务报表,即把半年、季度、月份也作为—种会计期间。
8.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哪些? 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有何影响?
【答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