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75会计学之会计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具体说明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之间的区别。
【答案】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而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它是企业除了费用或分配给所有者之外的—些边缘性或偶发性支出。而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般来说,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配比关系。
2. 简述正确核算产品成木应该划清哪些费用界限?
【答案】(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多方面的,其支出的用途不尽相同。而不同用途的支出,其列支的项目应该不同。例如,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的造价; 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净损失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用于产品生产和销售、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耗费,则应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的有关规定,正确地核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凡不属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方面的支出,均不得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即不得乱挤成本; 凡属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方面的支出,均应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不得遗漏。乱挤成本,会减少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 少计成本,则会虚增利润,使企业成本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无论乱挤还是少计成本,都会造成成本不实,从而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防止乱挤成本和少计成本的错误做法。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其用途和计入损益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形成产品成本,并在产品销售后作为产品销售成本计入企业损益; 由于当月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当月完工,当月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当月销售,因而当月的生产费用往往不是计入当月产品销售成本。而本月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则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月损益。因此,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正确计算企业各月份的损益,必须正确地划分产品生产费用和各项期间费用的界限。应当防止混淆产品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借以调节各月产品成本和各月损益的错误做法。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为了按月分析和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结果,正确计算各月损益,还必须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本月发生的费用,都应在本月全部入账,不能将其一部分延至下月入账。更重要的是,应该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地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本月份支付,但属于本月及以后各月受益的费用,应记作待摊费用,在各月间合理分摊计入成本(受益期限超过一年的费用,应记作长期待摊费用,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月摊入成本)。本月虽未支付,但本月已经受益,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应记作预提费用,计入本月的成本。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对于数额较小的应该跨期摊销和预提的费用,也可以将其全部计入支付月份的成本,而不作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处理。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是保证成本核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应当防止利用待摊和预提的办法人为地调节各月成本、人为地调节各月损益的错误做法。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那么,为了正确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正确分析和考核各种产品成本计划或定额成本的执行情况,必须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问正确地进行划分。凡属于某种产品单独发生,能够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费用,均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 凡属于几种产品共同发生,小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这几种产品的成本。应该防止在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
之间、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任意转移生产费用,借以掩盖成本超支或以盈补亏的错误做法。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某种产品已全部完工,那么,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 如果某种产品均未完工,那么,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成本; 如果某种产品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则应将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完下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应该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产品成本,人为地调节完工产品成本的错误做法。
3. 当资产发生减值时,应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并在资产负债表上按其市价或收回金额反映,这种做法是否违背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为什么?
【答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没有违背历史成本原则,只是对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了修正,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这是因为:
首先,从资产负债表的计量属性来看,资产仍然坚持采用历史成本的原则,对任何—项资产的反映都坚持历史成本观,按资产实际取得时的价值入账。但根据短期投资市价、存货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在建工程可收回金额、委托贷款可收回金额等资料对企业相应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是稳健主义原则的应用,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与决策相关,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其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各是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
量度。—般认为,资产计量越接近其真实价值,越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起点为“决策有用观”,其目的在于向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更注重信息的相关性。
4. 财务报表列报有哪些要求?
【答案】列报是指交易和事项在报表中的列示和在附注中的披露。财务报表列报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企业不能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
(2)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下列情况除外: ①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
②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3)性质或功能小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小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4)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①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
②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
(5)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6)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下列各项:
①编报企业的名称;
②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
③人民币金额单位;
④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
(7)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
(8)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项目,应当单独列报; 其他会计准则规定单独列报的项目,应当增加单独列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