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851法学专业理论之国际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任择性强制管辖

【答案】任择性强制管辖权,是指《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2款的规定,针对:“①条约之解释; ②国际法之任何问题; ③任何事实之存在,如经确定即属违反国际义务者; ④因违反国际义务而应予赔偿之性质和范围”,当事国根据《规约》可随时作出单方声明,就与接受同样义务的其他国家发生的某些性质的法律争端,承认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权,而不需另行订立特别协议。规约某一当事国一旦作出该款要求的声明,则其与承担同样义务的其他国家之间发生以上法律性质的争端时,必须接受法院的管辖。如果一方起诉,另一方有义务应诉,否则,法院有权作出缺席判决。

2. 国际法主体

【答案】国际法的主体是指有能力享有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有能力进行国际关系活动的实体。这种实体中主要和最重要的就是国家。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①具有享受国际权利和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 ②具有参加国际关系活动的能力:③国际法的主体必须是“实体”。

3. 外层空间

【答案】空间可以分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地球上空有一个大气层,也就是空气空间。外层空间是地球大气层即空气空间以外的整个宇宙空间。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规定于《外空条约》中,具体包括: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应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 所有国家可在平等、不受任何歧视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自由探测和利用外层空间; 任何国家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将外层空间据为己有; 探测和利用外层空间应遵守国际法; 禁止将载有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物体放置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

4. 国际地役

【答案】国际地役是一国领土主权受到限制的情况之一,指依据国际条约,一国有关领土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他国需要或为他国利益服务。这是对该国有关领土的属地管辖权的一种限制。国际地役的主体是国家,其客体是受限制的有关国家领土,包括陆地、河流、海域或领空等。国际地役有积极地役和消极地役之分。积极地役是指国家承担义务允许别国在自己的有关领土上从事某种行为。消极地役是指国家承担义务承诺不在其有关领土上从事某种行为。

5. 国家的承认

【答案】国家的承认是指既存国家对新产生的国家给予的认可并接受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与新国家建立关系的行为。新国家获得既存国家的承认就是它与承认国家进行交往的开端。对新国家的承认是既存国家单方面的政治行为,一国是否承认新国家是其主权范围内的事,由其根据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需要自由决定。但是,既存国家一旦表示承认新国家,它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就会产生法律效果。

二、简答题

6. 试述月球协定的签订和主要内容?

【答案】(1)月球协定的签订

《月球协定》,全称《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于1979年12月18日开放签字,1984年7月11日生效。但签字和批准的国家不多。截至2004年年中,缔约国只有11个,主要空间国家均未批准或加入。

(2)月球协定的主要内容

1979年《月球协定》专门就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原则作出了规定。

①月球的非军事化。《月球协定》重申了《外空条约》关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原则。月球应供全体缔约国专为和平目的而加以利用。

②国际合作与互助。《月球协定》规定,月球上的一切活动,应以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与相互谅解的方式进行。按照该协定进行的国际合作,应尽量扩大范围,并可在多边基础上、双边基础上或通过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

③科学研究和探索。所有缔约国都享有不受任何种类的歧视,在平等的基础上,并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在月球上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

④月球的环境保护。缔约各国在探索和利用月球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月球环境的现有平衡遭到破坏。缔约各国也应采取措施防止地球环境由于引入地球外物质或由于其他方式而受到有害影响。

⑤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和国际开发制度。月球及其自然资源均为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月球不得由国家依据主权要求,通过利用或占领,或以任何其他方法据为己有。

⑥协商制度与和平解决争端。每一缔约国得查明其他缔约国从事探索和利用月球的活动是否符合该协定的规定。一个缔约国如有理由相信另一缔约国未能履行《月球协定》的义务或妨害其根据协定享有的权利时,可要求与该国举行协商。

7. 简述普遍管辖权并予以简要评论。

【答案】普遍管辖权是指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某些普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人类利益的国际犯罪行为,仟何国家均可以行使的管辖权,而不受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的限制。

普遍管辖权行使的基础是某些特定类型的犯罪行为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个国家或者危及某个人

的利益,其行为的严重程度已经具有了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危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的性质,国际法允许各国均可以行使管辖权,以便对这些行为进行惩处。一般认为这些行为包括战争行为、贩运毒品、贩卖人口、海盗行为、种族灭绝、种族隔离、酷刑等。

当然,国家对普遍管辖权的具体行使,是要以罪犯已在该国境内或者罪犯并不在其他国家的领域之内为条件。否则,盲目地主张普遍管辖权,可能造成涉及其他国家的管辖权从而无法行使管辖权的情况。

三、论述题

8. 试述条约的效力。

【答案】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国际协议。在国际法上,条约的效力问题包括条约的时间效力问题、条约的空间效力问题、条约对当事国的效力问题、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问题、以及条约冲突的效力问题。

(1)条约的时间效力问题

①一般地,条约自其生效之日起开始适用,其有效期由条约明文加以规定。有些限期条约还作了条约期满之前或以后经协议等方式继续延长的规定。例如,1985年6月3口《中英两国政府经济合作协定》第7条规定:“本协定自1986年1月1日起生效,有效期至1990年12月31日止。在本协定期满6个月内,如无任何一方以书面通知另一方宣布本协定失效,本协定将自动延长一期,并依此法顺延。”立法性的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约章一般不规定有效期,其适用的时间是没有限制的。

②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8条的规定,条约没有溯及力。也就是说,除非条约另有规定,条约一般不溯及既往。对于当事国在条约生效以前发生的任何行为或事实,条约的规定对该国不发生拘束力。

(2)条约的空间效力问题原则上,条约应适用于缔约国的全部领土。1969年条约法公约第29条规定,除条约表示不同意思,或另经确定外,条约对每一当事国的拘束力及于其全部领土。但是,如果条约有不同规定或当事国有明示或默示的相反意思,条约可适用于缔约国的部分领土。如有些条约中的“联邦条款”或“殖民地条款”都对条约适用的领土范围加以限制。

根据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我国缔结的国际协定是否适用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由中央政府根据它们的情况和需要,在征询特区政府的意见后决定。因此,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并不一定都适用于这两个特别行政区。

(3)条约对当事国的效力问题

①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最早出现于古罗马万民法,后来发展成为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指在条约缔结后,各方必须按照条约的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违反。

②一般地,条约仅对各当事国有拘束力,而对作为非缔约国的第三国是不发生效力的,这被称为“条约相对效力原则”。它可追溯至罗马法中的“约定对第三国既无损亦无益”原则,后来在许多国家的民法或合同法中得到广泛采用。《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4条确认了这一原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