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主题统觉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创立的投射测验。它的原理是,当一个人解释一种含糊不清的社会性情境时,他就易于表现出自己的人格特点。
在测验中,测验者会提供二十张图片,其中有些图片是比较抽象的,大部分则具体形象但模棱两可,要求被评者根据呈现的图片中的人物和背景,用自己的理由编造一段相对完整的故事。然后由测试者根据默里提出的基本记分原则对被评者叙述的故事进行记分和解释。由于主观性比较强,所以此测验对测验者要求较高,且结果不易解释。但与其它投射测验比较,此测验的效度得到较多证据支持,被公认为较好的临床心理诊断工具。
2.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4. 高原期
【答案】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此阶段,产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期”。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5. 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6. 个体社会化
【答案】个体社会化指个体学习其生存的社会的文化、知识、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而适应该社会生活的过程。亦即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允色行为、有着健康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贯穿于个体毕生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并受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等条件的制约。它是通过社会与个体之间持续不断的双向互动过程实现的。
7.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 )
【答案】部分报告法是测量感觉记忆的方法。Sperling 将全部的刺激项目排成3X4矩阵,刺激以50ms 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再根据报告者的准确率计算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了随机的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8. 组块
【答案】组块是心理学家米勒(Miller ,195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
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
个单位的量。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和效率。通过组块可以使人记住更多的知识内容。
9. 意识流
【答案】意识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
,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像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10.编码特定原则(encoding specificity principle )
【答案】编码特定原则是指学习时对整个情境特征一起编码贮存的心理现象,即在学习时进
,如果检索时的内外在情境和编码时的情境行编码工作后(包括学习材料及学习时的内外在情境)
相似,则情境可提供额外线索,记忆较容易提取。
二、简答题
11.简析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
【答案】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对达到目标的期待是行为的决定因素。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电就期待雷声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如看见闪
期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这是由刺激引起的期待; 平时努力学习
绩这是由反应引起的期待。期待是重要的,它能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托尔曼的期待价值理论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认为个体的认知在动机产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后来的动机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12.简述想象的分类。
【答案】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它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例
如,我们看到天上的云,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蘑菇、大象、羊群等; 我们看到窗上的冰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林、陡峭的山峰等。
(2)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人在多数情况下,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获得某些知识的想象; 工程师和工人对建筑图纸的想象等。对于有意想象,根据它的新形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13.什么足记忆恢复现象?
,是记忆心理现象,指识记某种材料后延缓回忆L 【答案】(1)记忆恢复现象,亦称“复记”
匕即时回忆效果更好的现象。
(2)巴拉德1913年最早发现。他让12岁儿童识记一首诗,未提供被试任何复习机会,结果是识记后一两天的回忆成绩好于立即回忆的成绩。此种现象常见于学习较有难度的材料或有意义材料时。儿童比成人更普遍。记忆恢复的内容多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位。此有两种解释:抑制解除说和整体联系说。
14.阐述感觉的特点和意义。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
(1)感觉有以下特点:①感觉是对当前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直接反应,而不是对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反应; ②感觉是对刺激物给别属性的反应; ③感觉是客观内同和主管形式的统一。
(2)意义:
①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觉担负着对复杂事物的简单要素进行分析的任务。
②感觉是认识的入口,通过感觉,人才能认识和分辨事物的各种基本属性,才能知道自己身体的运动姿势和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只有在感觉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其他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得到产生和发展。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无法忍受的。感觉剥夺实验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综上,感觉既能提供人类生存的重要线索和依据,为维持个体身心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