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732教育基础理论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2.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为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3. 自我效能感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胜任该任务的预期。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

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而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的情绪。

4.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

【答案】深度知觉是指以视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人们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以视觉和触摸觉的联系为基础的。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人们通过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等来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5. 气质

【答案】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平时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也不能

6. 认知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一般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就是认知过程。

7. 个体社会化

【答案】个体社会化指个体学习其生存的社会的文化、知识、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而适应该社会生活的过程。亦即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允色行为、有着健康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贯穿于个体毕生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并受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等条件的制约。它是通过社会与个体之间持续不断的双向互动过程实现的。

8. 思维

【答案】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

二、简答题

9. 简析自我控制系统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答案】自我控制系统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它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调控系统帮助我们客观的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有效的利用个人自愿,扬长避短,努力完善自我,实现人格的和谐统一。

(2)自我调控具有创造的功能,它可以变革自我、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己,将自我价值扩展到社会中去,并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人的自我塑造伴随着人的一生,需要一个人不懈地努力去完成。

自我调控系统作为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内部诀定性因素,在个体塑造健康和谐人格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0.什么是内隐记忆?

【答案】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与外显记忆相对。其操作性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的提取。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因此又可称为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11.简述加德纳(Gardner )多元智力理论。

【答案】(1)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后来又补充了一种。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

①言语智力。指用语言思维、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

②逻辑数学智力。指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③空间智力。指在头脑种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会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

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④音乐智力。指敏感的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及韵律表达的能力。

⑤身体运动智力。指运用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包括支配身体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

⑨社交智力。指能够理解别人和与他们交往、合作的能力。

⑦自知智力。指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正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

⑧自然智力。是加德纳在1993年提出的第八种智力类型,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2)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力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以后,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也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启示。

12.简述心理实验过程的主要流程。

【答案】心理实验过程的流程主要有:

(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实验设计与实施;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研究报告的撰写。

13.认识、情感、意志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答案】心理学上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指的是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这类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指的是人出于某种目的,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这三种心理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1)认识是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对认识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情感过程依赖于认识过程。没有认识就没有感情。人对于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事物,是不会

,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情感过程对人的有任何情感体验的。人们平时说的“知之深,爱之切”

认识活动,也有强大的反作用。情感是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比如,一个喜欢数学的同学,就会比别人更多地钻研数学,上数学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自己主动找来许多数学题来做,从而可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