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中师范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理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案评估

【答案】方案评估是指对机构服务方案的评估,这类评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指出某一服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技术是否适当、方案的实施是否有较大把握以及该方案是否属较优方案等。

2. “增权”

【答案】增权理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3. 相对贫困

【答案】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于社会上其他人群的生活水平而言,有一部分人处于社会生活水准的最下层。因此,相对贫困测量的是社会财富(收入)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或群体间的分配问题,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反映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4. 健康照顾

【答案】健康照顾的前身是医疗照顾。医疗照顾的基本涵义是有关医疗的服务活动,主要局限于临床医疗活动。健康照顾就是医疗机构与社会组织有关健康议题所提供的健康服务活动的总称。

5. 社会角色

【答案】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或者说,它是反映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一般是成对存在的,即只有两个社会位置上的人相互关联时,它们之间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有可能一个人处于与他人的多种联系之中,即一个人可能担当多种角色,社会学称这种现象为复式角色。

6. 个案工作

【答案】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7. 社会事实(涂尔干)

【答案】社会事实是种社会学概念,由涂尔干作为社会学的特殊研究对象而提出的。社会事实是指外在于个人,却能制约个人行为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休事实,它以社会为基础和承担者。具体来说,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具有客观性。

(2)强制性:社会事实“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带有强制性的力量,他们凭着这种力量强加于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

(3)普遍性:“它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集体的。”也就是说,构成社会事实的现象是社会全体成员或相当数量的成员共有的普遍特征。

8. 复演理论

【答案】青少年研究的鼻祖霍尔认为个体发展包含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少年期四个阶段。这是人类祖先由原始社会进化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轨迹复演,个体成长的历程就是在“复演”人种进化的历程。青少年时期具有现代社会的特征,这里充满了不安与冲突,是人生的“风暴期”和“狂飘期”,同时,也是人的“再生期,’。复演论可以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充分认识青少年期的过渡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二、简答题

9. 简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木内容。

【答案】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医疗康复工作

医疗康复是指通过治疗、改善、回顾残疾者的各项身体功能,以减轻能力障碍并获得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能力,为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生理方面的必要条件。

残疾人医疗康复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有以下几项:

①协助康复医护人员,观察了解残疾人的障碍情况,搞好诊治、康复等;

②协助残疾人及其家属,以促使残疾人及其家属更好地利用康复设施;

③启发残疾人及其家属振作精神,发挥自我潜能,使其积极地自救自助;

④协助康复医疗部门有效使用各种设施,为残疾人提供充分的服务;

⑤参与康复医务人员的教育、训练、推广康复工作计划,讲授有关人类行为、家庭动力以及社会资源方面的知识;

⑥参与康复医疗部门重要的行政决策,参加各项康复调查研究下作,以提高康复服务的范围和水平;

⑦开发和运用社会各种资源,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训练v 一划,指导社区康复工作,以充分满足残疾人及其家属的需要。

(2)教育康复工作

教育康复是指对肢残人进行普通教育,对聋哑人、育人、弱智人进行特殊教育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它为残疾者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文化素质方面的条件。

根据残疾人的特性,其教育工作应采取两种方式:

①普通教育方式。主要针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

②特殊教育方式。主要针对不具备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

(3)职业康复工作

职业康复是指采取各种适当手段,帮助伤残人员恢复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要做的工作包括:

①残疾人的治疗和训练;

②残疾人就业前的咨询和评估;

③就业后的随访;

④持续支持。

(4)社会康复工作

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各种力量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社会康复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①协助和推动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来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其享有同健全人一样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成果。

②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求,并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方面得到平等、公平的待遇。

③采取措施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保障其在经济生活中不受歧视; 对于不能实现经济自立的重度残疾人,帮助其得到社会给予的经济保障。

④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得到培训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⑤消除家庭、社区和社会上的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获得生活起居的方便并享受社会的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