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F090社会工作专业综合之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过程目标
【答案】社区工作的过程目标是指促进社区人士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掘及培养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公民对事务的了解,增强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
2. 老年社区工作
【答案】老年社区下作是指社会下作者运用专业的下作方法,通过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升老人的社区参与等方式,帮助老人解决问题,提高老人自助、互助的能力,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3. 矫正社会工作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frlJ 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1)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一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4)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4. 内容分析法
【答案】内容分析是指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的一种研究技术。所谓“各种信息交流形式”指的是诸如书籍、杂志、报纸、诗歌、歌曲、绘画、电视节目、演说、信件、照片、广告等各种书面材料、宣传品和艺术品。所谓“明显的”内容,是指这些形式外在的东西,比如它们的文字,颜色和实物本身,而不是这些文字,颜色和实物的含义。研究者所分析的只是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内容的深层解释。“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意味着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决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而“定量的”描述则说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它意味着,在内容分析中,其主要目标通常是决定内容中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
所占的比例等等。此外,还对这些定量的结果进行分析。
5. 微观社会工作行政
【答案】微观社会行政是指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6. 社会支持网络
【答案】社会支持网络是指在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情感支持主要有提供咨询、讨论个人问题等; 实际支持主要指通过实物或服务提供物质的、确定的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分为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和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等不同类型。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围绕服务对象的需要,组织若干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帮助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小组,使她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互相支持。社区紧急支援网络,是以协助个人或家庭预防突发事件或危机为主的支持网络。家庭纠纷、家庭暴力或个人的某种困难,常常因无法得到及时调解或处理而恶化,甚至酿成悲剧。
7.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福利国家是针对修复或消除市场经济的缺陷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福利国家与市场经济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2)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政治一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是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隐含深刻的政治企图,也包含着对经济活动调整的意蕴。福利国家的主要目标不仅是为因遭受偶然变故和市场剥夺而导致的个人贫困与不足提供补偿,同时也是对社会关系进行的一种重组。
(3)根据国家开支的水平、福利津贴和服务项目的范围与水准以及就业与福利权的内在关系等,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福利基本上可以分为以英美等为代表的自山主义福利国家、以德国等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团主义福利国家和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8. “增权”
【答案】增权理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小规模的
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二、简答题
9. 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社会工作实习是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一环。因此,社会下作实习的目标就是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机构的功能,在实务工作情境中增进专业素质。社会工作者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与实务能力、专业自主与专业自我、专业意识与专业价值观和应变与成长能力。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具体包括:
(1)整合课堂所学理论与实务工作,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实务工作能力
实习教学的本质是协助学生把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亦即通过实务工作,将理论具体地表现出来。实习的目标,着重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转换到实务情景中去运用,分析和评估案主的需要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情况,将理论与实务整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体会如何在实务工作情景中运用理论,进而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实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在将理论与实务整合起来,否则就会出现只有理论而不会实践的工作者,或只会实践而无理论的工作者。
(2)发展专业自主能力
专业自主指的是一位在专业上独立自主的实务工作者,不仅要能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和解决问题,而且要有其内在动机并以社会工作专业独特的思考与判断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专业自主能力的专业人员应该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与判断能力的、有弹性的、以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的建设性力式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3)增进专业自我
专业自我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工作时所表现的自我态度、情绪和专业价值观。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不能只是盲目地去做,必须明白自己在做于}么,为子}一么这样做。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必须有意识地使用“自我”,控制自己不适当的感受、态度与偏好,从而保持客观性并表现出良好的专业角色素养。
(4)培养专业意识与专业价值观
社会工作是一门“价值导向”的助人专业。社会工作的全部活动都反映出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哲学与社会理想,也是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对社会所作的承诺。每一位社会工作者的实务活动都必须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理想,遵从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培养专业意识,树立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5)培养反思、批判精神,促进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是指两方面:
①由于社会发展变化,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认识案主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理论、服务案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