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人文地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
【答案】(1)社会生态方法的概念
社会生态方法即把人类看作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主体,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环境,又把人类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还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人类的环境。这种辩证的方法,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人文地理研究的主题一一人地关系,避免把人类和自然界看成对立的两极。
(2)社会生态方法用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将人文地理空间看作重要资源
人文地理空间与人类活动有关,从社会生态学来看,就成为重要的资源。占据优越的生态位置的人群,往往占据着优越的社会地位。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上的热点地区往往就是生态位置优越之处。个人、企业、集团,拥有有利的生态位置和生态空间,就拥有接近各种资源的便利性,便于在劳动和生产的空间分工中占据高层次、高效益的位置,便于了解市场信息和销售产品。
②将竞争机制引进人文环境研究
社会生态位既有社会生活空间的意义,又有强调人群或个人在社会上的作用和地位的含义。两种人群处于相同的生态位就必然产生竞争,而社会竞争的人文地理意义是利弊兼有的。竞争各方转移到与对手不同的生态位去,意味着开发新资源、新技术、新产品、新地区,促进了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但是,过度竞争使各方消耗能量太多,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人文地理在分析社会生态位的基础上,应把握住竞争的度。人文地理研究社会竞争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对当前我国及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使人文地理综合平衡研究定量化
社会生态方法将技术链作为人文地理研究的手段,根据技术链网可以进行投入一产出分析。投入一产出分析将所有不同的产业部门联系在一起,从各部门中间产品入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列昂惕夫逆矩阵,就能求出其他方法所不能求出的部门间间接消耗,从而可按完全消耗有效调控经济平衡。这种方法提高了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科学性,这种思路也可用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综合平衡研究。
④发挥人文地理在生态经济研究方面的作用
生态经济方法不仅涉及经济地理领域,还涉及社会地理领域、环境地理领域等人文地理研究的各方面。人类从生态经济部门着手,实质上是要协调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全方位关系。社会生态方法使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用于生态经济系统,分析技术作为中介在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连结祸合关系,最终从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相适应等方面评价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
2. 列举近代地理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答案】近代地理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有:
(1)环境学派
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
(2)区域学派
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3)景观学派
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一景观的整体。
(4)人地相关学派
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3. 试述布莱克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
【答案】布莱克人口转变模式有五个阶段:
高位静止阶段; 早期扩张阶段; 后期扩张阶段; 低位静止阶段; 减退阶段。这五个阶段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1)在第一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这一阶段的时期处在中世纪及以前的漫长时期,其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低下,生活水平低,再加上自然灾害和人为的战争以及瘟疫,使死亡率增高,人类抵抗这些灾害的能力有限。
(2)在第二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这一阶段发生在西欧各国的产业革命之后,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身体素质也随之得到提高,人类抵抗各种灾害的能力加强,这使得死亡率开始下降,而出生率变动不大。
(3)在第三阶段死亡率进一步的降低,这一阶段社会快速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抵抗灾害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加强,而此时的出生率仍处于高位,虽后期下降,但相对于第二阶段的死亡率下降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停滞,这样使人口大幅增长。
(4)在第四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至较低水平,使人口变动处于静止,但人口基数很大,在此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观点有所改变,使得出生率下降。
(5)在第五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呈负增长状态,在这一阶段,由于前几阶段的人们都步入老年,人口老年化,而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点的改变,使得死亡率相对于出生率高。
4.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答案】(1)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金字塔吸引了无数的人前去参观。
(2)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和其后的罗马帝国的兴起,各个城邦国之间公务、贸易、考察等活动频繁,促进了人们的旅行活动。
(3)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内盛行的到圣地麦加的朝勤活动,也对旅游活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13世纪以来,由于贸易的发展,旅游活动更加频繁起来。
(5)十五六世纪,“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重人影响。
二、论述题
5. 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答案】(1)人地相关论
①背景:人地相关论是人文地理学中关于人地关系的一种理论。为20世纪20年代法国白兰士、白吕那、美国亨丁顿等所倡导。
②主要观点:认为人同地的关系是相互的,并且是有选择性的、或然性的,主张“天定足以胜
,并认为“心理因素是人地关系的媒介,而人地关系的变化亦以心理因素为人,人定亦足以胜天”
转移。”力图从地理环境中找出心理因素的根源,指出人对地的选择不能越出地对人的控制范围。
③评论:人地相关论者以心理因素来说明人地关系,忽视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否定人地关系中人的主导作用。
(2)人地协调论
①背景:协调论者重新观察和思考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协调论是以对立统一规律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作为坚实的哲学基础,是在过去种种人地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的,它一方面使人类活动更能顺应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更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 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了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调整。
②主要观点:协调论的提出是当代人文地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一大创新。在人地关系上,协调论的形成奠定了现代地理学的统一性与综合性特点的基础。协调论思想产生后,很快受到各国学者的赞同。
③评论:协调论主张分析人与环境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和谐为目的,是在人们看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形势下,对人地关系认识的一个新的提高。
6.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