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31公共管理综合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行政信息管理体制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建立和完善行政信息管理体制,包括明确行政信息管理的主体、职能配置及其运行机制,主要解决“谁来管”的问题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解决“如何管”的问题,这是实现行政信息有效管理的途径。

(1)行政信息管理的机构

健全行政信息管理机构、组织落实,是发达国家完善行政信息管理体制的重要特点。为实现行政信息管理宏观和微观管理职能,中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基本形成自上而下地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行政信息管理工作。

①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国务院总理和各级政府最高行政领导担任组长。 ②在国务院成立负责行政信息化建设的专门管理部门一一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及与信息化推进有关的信息产业部和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信息中心; 与此相适应,地方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信息产业厅(局)、信息中心。

③在各政府部门内成立行政信息管理的工作部门或机构,一般是部门内部的信息中心、信息部或情报中心。

④问题。严格来说,在行政信息管理机构设置上,中国目前机构设置还不能适应行政信息化建设从技术导向到政务、管理导向的发展需要,缺乏自上而下的管理行政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性部门设置。因此,应改善行政信息管理机构设置,将其纳入政府组成部门系列,在性质上确定为综合部门,赋予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职能。

(2)行政信息管理职能

科学合理地配置职能,是完善行政信息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行政信息管理职能配置。行政信息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

①行政信息宏观管理职能

主要从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地方或系统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国家、地区或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使信息资源按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有效利用。

②行政信息微观管理职能

主要指各政府部门内管理机构对本部门行政信息实施具体管理和开发利用下作的职能。

(3)行政信息管理人员

这是指在行政信息管理部门从事行政信息管理规划、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与

维护、信息资源管理具体业务工作等活动的行政信息管理专业人员,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总之,只有在健全行政信息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逐步明确行政信息管理的职能,提高行政信息管理人才的素质,才能实现我国行政信息管理的目标。

2. 简述行政信息管理的内涵。

【答案】行政信息管理是集成性和综合性管理活动,是政府部门为实现行政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行政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换共享、开发利用和服务,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资金、技术等)进行规划、预算、组织、协调、指导、培训和控制,以实现行政信息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满足政府部门和社会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该定义具体包括:

(1)管理覆盖行政信息开发和利用等环节和全过程。行政信息的有效利用是行政信息管理的目的; 行政信息开发是行政信息利用的手段和前提,行政信息利用为行政信息开发提供动力和方向。

(2)行政信息内容是行政信息管理的核心对象。行政信息管理的对象,包括信息内容及其有关的资源如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技术资源是基础,组织与人员资源是关键,行政信息的内容资源是核心和重点。

(3)行政信息管理是集成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是要协调和控制行政信息的活动,将行政信息活动中的各要素包括信息、设备、机构、技术、人员、资金等作为管理对象,并强调把它们作整体来看待,以保证行政信息的合理运行和充分利用。

3. 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及其合理运用。

【答案】(1)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的行政组织体制。其基本特征是行政首长对行政机关各种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一人决定一切行政措施,其他领导成员均为行政首长的幕僚,只有建议权,而无决定权。

①首长制的优点:a. 事权集中,办事果断,指挥统一,行动迅速,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b. 责任明确,权、责统一,可避兔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无人负责等弊端的产生; c. 易于保密。

②首长制的缺点:a. 首长个人独揽全权,易形成个人专制; b. 首长易滥用职权,拉帮结派,营私舞弊; c. 首长一人智力、精力有限,易陷于短见,对问题的考虑难以周详,难免出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之弊。

(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人员组成的集体或委员会所执掌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其基本特点是行政组织的决策是由两个以上的地位平等的委员所负责,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属于全体委员,一切行政措施均山委员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瑞士是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瑞士的行政权力由合议制机构行使,政府由行政委员会组成,该委员会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其组成成员地位平等,每个委员主持某一个部的工作。遇到重大问题,均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主席由委员们轮流担任,主席

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主席仅负责召集行政委员会会议,并小拥有对重大事务的最后决定权。

①委员会制的优点:a. 能集思广益,容纳各方意见。集中众人智慧,考虑问题较全面; b. 集体承担责任,有利于协调一致地推行计划; c. 互相监督,不易营私舞弊。

②委员会制的缺点:a. 责任分散,且不准确,对决策后果易出现争功凌过; b. 委员之间地位平等,权、责相同,难以彼此协调; 人多嘴杂,也难以保守国家秘密。

(3)首长制、委员会制各有利弊,并无绝对优劣,应视情况而灵活运用,不偏于隅。我国明代张居正曾指出:“天下之事,虑之贵祥,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执行中最重要的是办事迅速,交给一人办比交给多人办更好; 决策要深思熟虑,交给多人办比交给一人办更好。美国行政学家怀特也主张:执行与指挥的事务应采用首长制,制定政策法令宜采用委员会制,因为集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

综上所述,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在探讨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运用时,基本上表明了类似的看法,即首长制运用于行政、执行、技术和军事等性质的事务,委员会制则运用于顾问、讨论、立法、决策、调节等性质的工作。

4. 我国在推进行政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基本经验?

【答案】行政改革是一件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保证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在推行行政改革中的基本经验是:

(1)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只有从国情出发,才能保证行政改革取得成功。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的职能要比西方国家广泛、复杂。所以我国的行政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央政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制定改革力针和计划,不搞“一刀切”,允许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政府行政体制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既反作用于经济体制,又受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中国进行行政改革始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实践证明,这是中国行政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变革时期,没有社会的稳定是不可能发展经济和促进改革的。而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改革又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则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30年来,我国政府在推进行政改革过程中十分注意把握这万者间的辨证关系,特别是在机构精简和人员分流方面的改革,既保持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社会稳定性,又达到了预期的日的。

(4)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及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意向既定国策,是促进改革,加快改革的成功之路。我们在行政改革中既坚持对外开放,注意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公共经验和做法,学习发达国家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十分注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为今用,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