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之教育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工资制度
【答案】教师工资制度是指中国实施的关于教职工工资的规定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70年代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1985年开始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其特点是把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本人负担的实际职务密切结合起来。所谓结构工资,是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部分组成。中小学、幼儿教师同时实行教龄津贴。高等学校教学人员职务名称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分列:实验人员按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分列; 科研人员及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的职务名称系列分列。中小学教学人员职务名称按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分列。高等和中初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也有相应的职务名称。职务工资以职务确定。工资的前三部分按国家统一标准规定,奖励工资以个人劳绩而定。工龄和教龄工资标准统一,数量因工龄和教龄长短而异。1993年10月后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与国家机关职务级别工资制脱钩,以体现教育事业单位特点。教学人员工资由职务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等级工资为工资构成中相对固定的部分,占工资的70,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适当体现年龄差异; 津贴具有浮动工资的职能,主要体现各类人员岗位特点、工作实绩和劳动的数量与质量,占工资的30。这次工资改革,具体贯彻了《纲要》的精神,落实了《教师法》中的有关规定,较之1985年的工资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2.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3. 教育现代化
【答案】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二、简答题
4. “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它产生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 这种组织模式可能产生什么缺陷,如何预防?
【答案】(1)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
事业部制是将负责各个项目的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加以对待,在组织内部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最大程度授权,使之享有责任范围内的决策权、财权、人事聘用权、业务指挥权等,同时规定其对整个组织应尽的义务。
(2)产生条件
有些组织活动中,各部门分别从事某一领域的经营,彼此之间的业务范围有较大差距,需要独立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需要针对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决策,避免贻误战机,获得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就显得非常重要。可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
(3)可能产生的缺陷及预防
分权后,可能会形成各部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
组织的领导集团必须握有干部的任命权和管理权,政策诀定权和宏观调控权; 同时建立权威的中心协调机构,协调各事业部的工作关系与利益关系,实现“全局一盘棋”。
5. 你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吗? 为什么?
【答案】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之所以说教师是专业性职业,主要原因如下:
(1)教师职业资格的取得有严格的规定,在职前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教师在正式上岗之前,一般都必须接受非常系统而长期的师范教育,学习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在中小学校获得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于没有接受系统的师范教育,要想成为一名教师,还必须经过专门的考试和资格认定,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这一获得从业资格的过程,说明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
(2)教师能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教师主要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化知识的任务。教师通过培养人才来为社会提供服务。教师的这种角色和作用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替代的。
(3)教师拥有专业白主权。教师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从教,其职业内部有专门的职称来标志专业水平的差异,其职称的评定在职业系统内部完成,不受教师职业之外因素的控制。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具备专业性职业的基本特征,因此应属于专业性的职业。
6. 教育督导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教育督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的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的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教育督导活动的主要任务包括:
(1)监督和检查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的情况,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监督和检查是指领导对下属的监察和督促。其目的在于使下属能够迅速、准确、有效、积极主动地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及各项政策,完成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仟务。教育方针与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仅仅靠通知和指令,常常得不到切实的贯彻落实。又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条件的不同,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加之各个地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认识、政策水平、教育观念、实际经验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贯彻方针、政策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教育督导机构及督导人员专门承担起国家对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的工作质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监督、监察任务。
(2)评价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评价下级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工作成效及学校经验实施的成果,是教育督导的一项主要任务。从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观点和发展趋势来看,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教育评价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对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
(3)指导和帮助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
指导是相对于监督、指挥而言的,有指点、引导的意思。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下级行政部门和学校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指导的开展,注重人的潜在积极性的调动及启发诱导方法的运用,并强调发挥指导的激励、辅助作用。从督导工作的过程来看,指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功的指导是以调查的事实和基于事实所作的评价为依据的,以督导人员与被督导人员之间相互信任为条件的。
(4)反映下级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反映意见和建议。
教育督导系统被视为教育管理的反馈系统。教育督导机构及人员通过反映下级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实现上级各项方针、政策、指令、任务执行情况及方针政策本身问题的“反馈”。反馈是检查决策是否正确、执行是否有效的依据。
(5)鼓励并协助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就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性的调查及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改革的依据。
教育督导人员就评价结果及调查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应组织、协助、参与有关专家、实际工作者的合作研究,以推动教育上作方针的执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7. 简述当代国际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案】综观世界各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 )民主化
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趋向,表现为某些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呈现出分权化的趋向,表现在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
(2)相对集权化
相对集权化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强调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