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及仿真模拟分析——以榆林市为例

关键词:资源环境成本核算,绿色GDP,可持续发展,SD模型,榆林市

  摘要


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举措。
榆林市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以矿产资源输出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促进榆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核算了榆林市2001~2010年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耗减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和生态退化成本,并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现行GDP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得出榆林市2001~2010年的绿色GDP;然后对榆林市近10年的资源环境成本和绿色GDP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分别对榆林市社会经济、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矿产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仿真模拟;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实现榆林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主要结论如下:
(1)2001~2010年榆林市资源耗减成本由134338.25万元增加至335132.02万元;环境污染成本由35289.85万元增加至68895.56万元;绿色GDP则由1041633万元增加至17021102万元,其占当年GDP比例则由85.90%增加至96.89%。
(2)2001~2010年榆林市资源耗减成本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前期资源耗减成本主要是土地耗减成本;而后期资源耗减成本主要是矿产资源的耗减成本,其中神木县和府谷县的资源耗减成本增加最为明显。同期,环境污染成本呈上升趋势,其中成本较大的区(县)是榆阳区、神木县和府谷县。从各区县GDP构成来看,2010年,除绥德县、佳县、清涧县和子洲县外,其余各县均表现出资源耗减成本大于环境污染成本,说明近年来能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经济增长以消耗大量能源矿产资源为代价。
(3)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分析,2001 ~2010年各区县变化趋势与全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除2006和2007年有较大波动外,其余各年份呈现下降趋势。从县域尺度来看,榆林北部六县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南部六县的变化幅度,表明在相同气候变化背景下,北部六县的能源开发活动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双重叠加效应。
(4)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文中建立了榆林市社会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能源子系统仿真模型。各子系统仿真结果表明:1榆林市GDP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在人口平稳增加的背景下,人均GDP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从三种产业增加值变化趋势来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且增加值增长最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呈现平稳增加趋势,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却增长较慢且所占比重最小。2榆林市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将持续增加,其中工业粉尘排放量增加最快,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量次之,烟尘排放量增速最小。3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将迅速下降,其中煤炭资源储量下降最快,石油资源次之,下降速度最慢的是天然气资源。
(5)榆林市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等。因此,为实现榆林市可持续发展,文中给出了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调控对策,即改变现有干部考核制度、完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开发本地资源、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
本文创新之处:(1)针对能源开发区进行资源环境成本核算,重点核算能源矿产和环境污染,为资源型城市绿色核算制度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2)拓宽了资源环境成本核算的尺度。以往资源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多集中在国家或省域尺度进行,而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本单元,因此,本文采用县域尺度进行资源环境成本核算,丰富了我国绿色经济核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