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研究性学习理论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学习模式

  摘要


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已进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时代。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增强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基础教育作为终身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否使学生掌握现代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问题。
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所以研究性学习是世界各国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将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性学习与初中地理教学特点的比对研究,开发出了初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具有地理特色的学习模式,同时也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实践及效果测评,为地理课程利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学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讨。
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性学习概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研究性学习的体现,国内外本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全面探讨了研究性学习发展过程和内涵,并且心理学、教育学、现代课程理论等角度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与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比对分析;第四部分对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进行了探讨;第五部分结合地理课程的特点,开发出了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和具有地理特色的学习模式,并以相应实践和案例对各种学习模式进行了具体说明;第六部分为教学实践效果的测评,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分析说明了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观与目标体系,对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效果进行了测评分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文在下述方面获得一些新的认识:(1)地理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性学习是实现该目的重要方法之一;(2)地理学科的特点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初中地理课程改革为结合学生实际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3)研究性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践性,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4)地理学科的思维和学习特点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差异,开发适合地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利于培养学生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很好地实现地理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