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温州大学商学院630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凯恩斯主义
【答案】凯恩斯主义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理论的基础或核心是就业理论。凯恩斯用就业理论全面分析和解释了经济周期,所以其理论也称为“凯恩斯周期理论”。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有:
(1)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性。凯恩斯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存在着第三类失业,即非自愿性失业,它是指劳动者在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条件下,因找不到工作而失业。
(2)产生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效需求”的不足。有效需求,是指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相交之点,或者说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的需求。
(3)投资量不足的原因。决定投资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利率,二是资本边际效率,以后者为主。资本边际效率,是指投资于新资产所预期的未来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它与预期有关。凯恩斯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资本边际效率才会有急剧变动,经济周期才会产生。
②资本边际效率作为对未来利润率的一种心理预期,与“信心”或“信任状态”密切相关。③对投资未来利润率下降的怀疑心一经产生,传播便非常迅速。
④这种预期是一种无法控制、无法管理的市场心理状态。
(4)政策结论。凯恩斯提出,要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唯一的办法是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收,增加预算支出,以刺激私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就业; 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降低预算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2.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答案】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有机构成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即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来扩大再生产,它具有消耗低、质量高、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污染少等特点。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增长中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且有利于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3. 实体资本
【答案】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相对,也可以称为“真实资本”或“现实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实物或货币形式表现的资本。实体资本是本身具有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挥作用的资本。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它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特征: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 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 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 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还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
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
二、简答题
5. 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卞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具体的说,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是惟一的经济成分,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为了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反之对生产力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惟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即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3)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己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由此形成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 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答案】研究社会冉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 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资本形式之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的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
质补偿的问题。这是因为:
首先,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就同时表明下1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和剩余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其次,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形态上得到补偿,而且要保证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补偿和替换。这就不仅要求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补偿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而且要求上一生产过程所提供的社会总产出应当在使用价值形态上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而使用价值形态的补偿和替换是社会再生产运动中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它不仅有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及有关服务产品的总量补偿和替换问题,而且还有这些需要补偿和替换的使用价值的内部结构问题。如果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实物构成上与所耗费和要补偿的产生不一致,则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仍然会遇到困难。
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补偿,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补偿的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其中,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总产品的使用价值补偿是保证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关键。
7. 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有什么影响?
【答案】(1)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人量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规则而获得好处。当这些国家的政府、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在不同市场上开展活动时,就不会面临规则的冲突及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它们也可以利用在国内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成本。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贸易获得好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是极不对称的,它们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在进入市场以前的资源T 赋差异极大。从这种不对等的实力状况出发,在市场上进行所谓的“公平竞争”,其结果只能是弱肉强食。
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资本流动获得好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作为惟一规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全球性多边组织,产生之初完全充当了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7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又演变为发达国家的代言人。IMF 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将其规则扩展到全部国际经济交往领域。
由上可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对等的国际制度,可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和承担更少的成本。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和对国际制度的主导权。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