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张勋复辟
【答案】张勋复辟,又称“丁己复辟”,是指1917年皖省督军张勋在北京拥清废帝溥仪登极的历史事件。1917年5月,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了“府院之争”,黎元洪无力与段抗衡,被迫同意盘踞在徐州的军阀张勋北上调停。张勋率“辫子军”北上天津,与段祺瑞密谋,通电逼黎下台,解散国会。入京后,张勋赶跑黎元洪,于7月1日拥戴清逊帝溥仪登极,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复辟清朝。张勋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段棋瑞赶黎下台、解散国会的目的已达到,又组织“讨逆军”起兵讨张。12日,张勋辫子军失败,溥仪再次宣布退位,为期12天的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2. 《黄埔条约》
【答案】《黄埔条约》原名《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是1844年10月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地点在广州黄埔,中法双方代表分别是两广总督耆英和公使刺萼尼。条约共三十六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①法国取得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②法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之后,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他们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3. 《穿鼻草约》
【答案】《穿鼻草约》即鸦片战争中,英国代表义律私拟的一份议和草约。鸦片战争爆发不久,道光皇帝便向英国求和,于1840年11月派钦差大臣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英国代表义律私拟了《穿鼻草约》,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等地通商,归还定海等。这只是义律单方方面的行动,中英双方未正式签约。事后,两国政府都不承认这项草约。
4. 北伐战争
【答案】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由蒋介石任总司令,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军占领湖南,攻克湖北武汉;中路军占领江西;东路军占领福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军事胜利。
5.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6. 百日维新
【答案】百日维新是19世纪末清政府进行的维新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即日开始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反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主要内容有:①经济方面:a. 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b. 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
c. 设立全国邮政局,d. 改革财政,筑铁路,开采矿产;裁撤驿站;编制国家预算。②文化教育方面:a.
改革科举制度;b. 设立学校,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c. 提倡学习西学,设立译书局。③军事方面:设厂制造军火,精练海陆军。④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新政范围很广泛,对旧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且开始推行某些新制度。
7. 四三会议
【答案】中国共产党把开展内蒙古自治运动作为领导内蒙古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中心环节,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1946年4月3日,联合会和东盟自治政府在承德召开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即著名的“四三会议”)。会议一致决议:民族解放的方针是平等自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撤销东盟自治政府,改造蒙古武装,直属于人民解放军各军区统一领导和指挥。会议选举乌兰夫为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四三会议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者,从理论上、思想上解决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向、道路问题。从此,内蒙古人民的革命力量统一起来了,内蒙古各族人民投入到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8. 马嘉理事件
【答案】马嘉理事件是指1875年英国在我国云南制造的边境事件,又称滇案。1875年2月,马嘉理带领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没有和地方官协商就强行入境,并扬言要进攻腾越城。腾越地区人民在云南边境杀死了马嘉理。1876年,英国借此事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
9.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出席
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以及列席会议64人。会议着重听取和讨论了毛泽东所作的报告,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分析了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党的政策,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在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属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特别提醒全党要戒骄戒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及糖衣炮弹,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禁止对党的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惟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0.洪宪帝制
1915年12月12日,【答案】洪宪帝制是1915至1916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
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同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11.少年中国学会
【答案】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著名社团。1918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人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学会在1923年以后出现分化,其中的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12.徐州会战
【答案】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J938年5月,为保全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主动放弃徐州,徐州会战结束。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13.唐宋内阁
【答案】唐宋内阁是袁世凯政权第一届内阁。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在南京组织第一届内阁。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袁世凯控制;宋教仁等四个同盟会员被分到了农林、工商、司法、教育等四个部门,在连同唐绍仪在内的十个阁员中,同盟会员占半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或“唐宋内阁”。
14.都统衙门
【答案】都统衙门是指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于1900年7月30日成立的对天津及附近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