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820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利益落实
【答案】利益落实是指在分配利益时,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这不仅是相关的利益群体关心的事,更应该是政府关心的事。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其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2.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是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当两个以上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界限,呈现出团体性或社会性,涉及到具有组织共享性的团体利益和具有社会分享性的社会利益,就需要通过团体协商、公共选择等机制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3. 系统分析
【答案】系统分析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分析过程。系统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不同,其以系统的整体效益为目标,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经过一定范围内的综合分析,寻求最优的可行方案。系统分析既有局部分析,又有整体分析,突出整体性; 系统分析在技术手段与方法的运用上,强调综合性; 系统分析在对系统输入、输出、转换过程和动态变化,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综合研究时,注重动态性。
4. 前后对比法
【答案】前后对比法是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评价活动的基本思维框架,其他一切方法都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前后对比法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情况的变化一目了然。其小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因此是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
二、简答题
5. 简述政策议程的内在触发机制。
【答案】政策议程的内在触发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受个人或政府从事活动的影响。虽然在自然界里不存在政治,但自然事件及其结果却可以极大地影响政治,如政治价值观的改变、政治优先顺序的改变等。一般来说,自
然灾害难以在现代社会起触发机制的作用,环境的一般性破坏并不需要政府做出公共政策方面的迅速反应。许多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洪灾、火灾、旱灾、虫灾、咫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发生的频率都很高。但就其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而言,都不足以构成政策议程。
(2)经济灾难
经济事件并非只会对经济领域构成影响,它的发生同样会给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带来影响。经济的萧条可以触发政策变革的社会要求。
(3)技术突破
技术创新为社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它可以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汽车的发明及其批量的生产带来能源的巨大需求,引起公路的大规模建设,造成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等问题; 电视电话技术的应用使信息能够得到迅速的传播,国会辩论、总统讲话、时事新闻,一开开关就进入了家中; 电脑的激增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它不仅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了政府的管理方式,“全时政府”的概念得到越来越清晰的表现。
(4)生态变迁
人类生存最为必要的一些资源,多是不可再生性的资源,仅以一定数量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乱垦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发生。生态的改变并不完全由生态自身的推动力所产生,其中涉及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当然,对人类活动做出反应的生态转移是缓慢发生的,然而,生态问题一旦形成就可能造成极大的震惊,导致公众的迅速反应,产生过去从未考虑过的政策问题,如水污染、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影响、沙尘暴现象等。
(5)社会变迁
随着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对社会价值、行为规范、政治理念和政府责任等方面态度的转变,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随之产生很大的变化。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促使公共政策发生很大的转变; 发生在美国的女权运动,促使社会重新思考与妇女社会地位有关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黑人解放运动吹响了向种族歧视进军的号角,提高了黑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6. 简述现代信息技术是如何作用于信息并提高其价值的?
【答案】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基本特性,而信息的这些特性又取决于信息的处理,即经过记录生成、分类、整理、计算、总结、储存、检索、复制、通信等一系列过程。而任何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甚至于机器辅助人工,都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各种组织对大量的、准确的、及时的、有效率的、可得的信息的获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价值。
(1)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信息加工的速度大大加快。更快的速度意味着在给定的时间里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探求更多决策选择方案,这意味着可以更快地得到一个给定选择的方案,从而使管理者能够及时地作出决策。
(2)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更多的信息源和信息用户连接起来,从而使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3)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能够极大地促进人类的知识交流。
(4)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信息的共享程度,而信息的共享程度则极大地扩展了信息的价值。
(5)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从整体上可能改变组织,因为它改变一个组织用于解释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促使组织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7. 简述中国立法机关监督的方式及面临的困境。
【答案】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行政责任的主要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即立法机关监督,其主要方式有:
①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a. 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政府的全面工作报告。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例会时,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通过相应的决议,评价、总结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目标。它是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具有宏观、全面的特点。
b. 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政府某一方面的专题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例会,一般都要听取政府工作某一方面的专题报告。在审议工作报告时,常委会委员对政府的工作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提出批评和建议,询问政府有关部门。
c. 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工作委员会听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
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
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计划和预算的基础上,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计划、预算,其实质是从最基本的方面制约、监督政府。一般来看,计划、预算的审查和批准包括三个阶段:初步审查。根据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国家预算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向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汇报,由其进行初步审查,正式审议。全国人大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此问题的报告,由各代表团和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表决批准。全国人大通过有关决定,批准计划和预算及其报告。在批准之后,人大要对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全国人人常委会在每年的第三季度,听取国务院关于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对计划和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作的部分调整,人大常委会也要审查和批准。
③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应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规章。这些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府的一个重要手段。
④质询和询问
质询是人民代表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对政府机关提出质问,要求被质问机关在法定时间内以法定的形式进行答复的活动。
我国质询制度的基本点包括:a. 提质询案的时间应在人大会议或常委会会议期间; b. 提质询案必须符合法定的人数; c. 质询案以书面的形式提出; d. 质询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还可以质询法院和检察院; e. 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