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税收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对劳动所得征税的替代效应
【答案】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改变了一种经济行为相对于另一种经济行为的机会成本, 从而对纳税人产生的影响。从替代效应看, 政府对个人的征税不仅使劳动者劳动收入减少, 而且提高了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 或者说, 个人将以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与未征税时相同的劳动收入。
2. 混合销售行为
【答案】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非应税劳务提供的行为。两者之间密切相连, 且从同一受让方取得价款。对于混合销售行为, 是作为货物销售征收增值税, 还是作为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征收营业税, 需视纳税人的性质而定。税法对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货物, 应当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非増值税应税劳务, 不缴纳増值税。
3. 税务登记
【答案】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向税务机关披露有关信息, 并对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身份予以确认的一项涉税活动。也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等活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税务登记包括开业税务登记, 变更税务登记, 停业、复业税务登记, 注销税务登记等。
4. 骗税行为
【答案】骗税行为是指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 经过公开的合法的程序, 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有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 依法由税务机关追缴纳税人骗取的退税款, 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 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构成犯罪的, 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增值税免税不一定会给纳税人带来利益, 反而可能会给纳税人造成税收负担?
【答案】增值税的免税是指对经济实体从事某些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销售收入或报酬, 以及某些进口行为不征増值税, 同时该经济实体为生产经营免税项目而购进商品、劳务的已纳增值税不准予抵扣。筒言增值税免税不一定会给纳税人带来利益, 反而可能会给其造成税收负担, 原因在于在商品或劳务价格可变情况下, 免税造成的税负归宿呈现复杂的情况。转嫁的可能性和程度取决于所购销商品或劳务的供求弹性:
(1)购进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弹性小或需求弹性大, 免税阶段的经营者就容易将进项税额后转, 否则就相反。
(2)销售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弹性大或需求弹性小, 免税阶段的经营者就容易将进项税额前转, 否则就相反。
在市场供求状况有利于某一经营者时, 不免税比免税对之更为有利, 因为此时就不必将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劳务价格或提高销售商品或劳务价格等途径获得的超额利润抵补得不到抵扣的进项税额。
6. 税制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税制优化过程中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现代世界各国的税制体系都是由多个税种构成的复合税制。在复合税制下, 就存在着税制体系中各个税种的功能定位及其结构关系问题。
(1)税制优化主要内容
①税种的搭配
税种如何搭配是税制结构优化的主要问题, 特别是主体税种的选择更为重要。由于财产课税只能作为辅助税类, 因此, 在复合税制情况下, 商品劳务课税和所得课税之间的选择和搭配问题就成为税制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
②中央税和地方税结构优化
划分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基本原则是税种的功能性质应当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相匹配:
a. 具有较强的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和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税种应划归中央政府;
b. 税基具有较强流动性的税种应划归中央政府, 税基流动性较弱的税种应划归地方政府; c. 受益性较强的税种应划归地方政府, 受益性较弱的税种应划归中央政府;
d. 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应当充分考虑税收征收管理的效率;
e. 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应当保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2)优化税制应遵循的原则
税制结构的优化应符合收入、公平、效率、确实、便利等税收原则:
①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
这是税收最基本的职能和首要任务, 因此主体税种要选择覆盖面广、税源广泛、相对稳定、在
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下具有增长性或潜在增长性的税种。
②有效地服务于政府的公平与效率目标
a. 税收的公平目标主要是通过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调节功能较强的税种来实现。
b. 税收的效率目标主要是通过具有中性特征的增值税来实现, 以减少税收对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 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
(3)能够被政府有效掌控和实施
优化税制结构, 须在政府能有效掌控和实施的范围内进行择优, 并随着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的提高、掌控能力的增强而适时调整。
7. 简述超额税负担及其产生原因。
【答案】(1)超额税负担的含义
超额税负担, 又称税收超额负担, 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 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超额税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 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 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 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②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 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2)超额税负的产生原因:
①国民经济増长是税收超额负担扩大的基础。税收必然会带来超额负担, 因此,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税基的扩大, 税收作用的范围也相应的扩大, 超额负担也必然扩大。
②税收的超常增长是税收超额负担过快增长的重要原因。无论宏观税负还是微观税负, 税收的超常增长都会导致超额负担的递增, 而且超额负担增长的速度比税收増长的速度更快。
③各种商品存在不同的需求弹性。根据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由于需求弹性的存在导致需求曲线存在斜率, 征税必然带来超额负担。
④各国税收实践中, 从量税与从价税并存, 对所得和流转额及财产等不同对象课税, 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超额税收负担。
8. 简述商品劳务课税的发展趋势。
【答案】商品劳务课税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商品劳务课税在税制结构中地位的变化趋势
①发达国家:増值税的普及和提高将逐步削弱所得税等直接税在其税制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品劳务课税的比重有所上升, 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由过去的偏重所得税等直接税向所得税和商品劳务税并重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