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9中西音乐史[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莫扎特

【答案】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莫扎特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方面有着极高的天分,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2. 雷电一暴风雨;

【答案】

3. 古典奏鸣曲

【答案】古典奏鸣曲定型于18世纪中叶,是由一件或两件独奏乐器演奏的多乐章器乐套曲作品,常见的独奏乐器为键盘乐器和小提琴,钢琴独奏奏鸣曲是古典时期的典型形式。古典奏鸣曲的形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快板一慢速乐章一快板终曲。C.P.E. 巴赫和D. 斯卡拉第是古典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奠基者,海顿、莫扎特和克莱门蒂的奏鸣曲进一步发展了古典风格,贝多芬革新了古典奏鸣曲。

4. 偶然音乐

【答案】偶然音乐(chance music )又称为机遇音乐(aleatory music ),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兴起的。偶然音乐追求音乐的不固定性,即兴表现音乐内容,获得偶然的音响效果。它允许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作种种随心所欲的想象和发挥,可以有乐音,也可以有噪音,如咕噜声、金属声、敲木头块声、击打琴弦声与琴体声等,以寻求偶然的音响效果。这种音乐与严格控制的序列音乐相反,是作曲家把偶然的、不确定的以及事先未设计好的因素带到音乐创作和表演中,让演奏家在表演时即兴参与创作。但是这种特有的即兴演奏与创作方式与古典音乐中协奏曲的即兴片断和爵十乐的即兴性质不同,偶然音乐的音乐材料、音源是生活中的一切声音,有时还可能是无声。

偶然音乐的创始者是美国的凯奇,另外美国作曲家费尔德曼、布朗和沃尔夫等也追随凯奇的偶然音乐思想,他们致力于创造不同于以往任何风格的音乐。因此,他们也常被人们称为“纽约乐派”(New York School)。

5. 《魔王》

【答案】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叙事诗谱曲。诗歌描述了一位父亲怀

抱病儿策马驰过黑森林时,受到魔王对病儿的威逼诱惑,致病儿惊恐而死的故事。歌曲用通谱结构写作,连续快速的钢琴三连音型成功模仿了马蹄的疾驰声,为歌曲渲染了神秘紧张的气氛。

6. 普罗科菲耶夫

【答案】前苏联作曲家。早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利亚多夫和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一战后旅居国外,创作与西方现代音乐广泛联系,返苏定居后,积极参与祖国音乐建设,音乐语言力求通俗明晰。创作丰富,代表作品有:歌剧《战争与和平》、《三桔之爱》,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及七部交响曲。

7. 曼海姆乐派

【答案】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Johan Stamitz , 1717~1757)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他们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一行板一小步舞曲一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在乐队编制E ,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8. 音乐会序曲

【答案】始于19世纪的一种管弦音乐形式,类似歌剧或戏剧的序曲,但专供音乐会演出。贝多芬的一系列戏剧配乐的序曲体现了戏剧性和交响性,对于音乐会序曲的创立有重要影响。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音乐会序曲,19世纪典型的音乐会序曲还有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斯群岛》、勃拉姆斯的《悲剧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简答题

9. 法国的游吟诗人及其音乐特征。

【答案】(1)游吟诗人的发展过程:

游吟诗人(troubadours 或trouvere )于11世纪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12世纪下半叶,这里的抒情诗发展到盛期。北方的游吟诗人在12世纪末开始出现,13世纪初,由于战争原因,游吟诗人的中心转向了北方。

游吟诗人群体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和骑士阶层,还有许多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游吟诗人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还演唱。游吟诗人因语言的不同,被分成法国南部的游吟诗人(Troubadours ,称为特罗巴多)和北部的游吟诗人(Trouvere ,称为特罗维尔)。

(2)音乐风格:

游吟诗人的歌曲大多是单声的,即兴弹唱时常加上伴奏。南方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优美细腻,节奏比较复杂自由; 而北方歌曲则更为朴实直率,与民歌接近,旋律轮廓分明规整。

(3)音乐内容:

游吟诗人的歌曲以爱情题材为主,其中“宫廷之恋”(主要指骑士一族对已婚贵妇人的爱慕)的题材最为流行,这是骑士文化的一种体现。

10.康塔塔的简况。

【答案】(1)含义:

康塔塔(cantata )是一种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乐套曲。在形式上,它与清唱剧相似,但规格较小,内容简单,侧重于抒情,不一定采用宗教题材,它常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2)由来及其发展:

康塔塔于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它是与清唱剧平行发展的体裁,后来在德国盛行一时。在意大利,cantata 一词最初泛指声乐作品,与器乐曲sonata 对应,最早使用康塔塔一词的是意大利作曲家阿·格兰迪(A.Grandi , 1575~1630)。早期的康塔塔在罗马流行,A. 斯卡拉蒂是当时最多产的康塔塔作曲家; 后来康塔塔流入欧洲的其他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作曲家用本国的语言进行康塔塔的创作; 1700年以后,它在德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在巴赫的创作中达到顶峰,著有《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复活节康塔塔》等; 巴罗克时期之后,康塔塔逐渐衰落。

(3)两种形式:

,称为通常康塔塔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家庭社交场合表演的小型康塔塔(可以是一首咏叹调)

室内康塔塔; 第二类是有管弦乐队伴奏的,在特定场合下演唱的大型康塔塔。

11.简述吕利与抒情悲剧。

【答案】(1)人物简介:

吕利(J.B.Lully ,1632~1687)于1661年加入法国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青云直上,从宫廷芭蕾舞团的演员成长为皇家音乐舞蹈学校的首任校长。他与大剧作家莫里哀(

尔西斯特》《爱神与酒神的节日》等。

(2)艺术成就:

①创造出一种被称为“抒情悲剧”(Tragedie lyrique)的法国歌剧形式。

②在歌剧中采用了与意大利歌剧序曲相反的“慢—快—慢”法国式序曲。

③在歌剧中大量运用芭蕾,服装华丽。

④歌剧采用法语,以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意大利式的干念宣叙调,使宣叙调具有歌唱性; 歌剧中大部分用宣叙调,很少用咏叹调。

)相识,又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创作了许多用法语演唱的歌剧,成为法国歌剧的创始者。代表作有《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