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26中外音乐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费德里奥》
【答案】贝多芬创作的唯一歌剧作品,采用法国大革命时期盛行的“拯救歌剧”题材:青年女子莱奥诺拉为解救被冤屈囚禁的丈夫弗洛列斯坦,装扮成男子,化名费德里奥,潜入监狱与监狱长皮扎罗斗智斗勇,最终夫妻团聚。莱奥诺拉体现了具有高尚隋操和自我牺牲精神的理想形象,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信念。贝多芬为此剧写作了四首序曲。
2. 咏叹调
【答案】歌唱性很强、有完整结构的声乐曲,为一个或几个声部写作。17世纪以后,咏叹调专指独唱曲,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等体裁中,相对朗诵性质的宣叙调,咏叹调受到极大的欢迎,以至于18世纪初,咏叹调在声乐戏剧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结构逐渐程式化、产生“返始咏叹调”外,成为充分发挥演唱者声乐技巧的段落。
3. 罗马乐派
【答案】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罗马形成的音乐流派,创作观念上提倡写作声部清晰、音响纯净的传统天主教音乐,反对宗教改革的新教音乐成就,发展了“无伴奏合唱”的多声部合唱音乐风格。代表人物主要是意大利的帕莱斯特里纳和西班牙的维托里亚,他们的创作集中于弥撒曲
和经文歌等体裁,风格庄重、声部均衡,帕莱斯特里纳的《马切鲁斯教皇弥撒曲》为著名代表作。
4. 门德尔松
【答案】浪漫主义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主要交响音乐创作有《“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始创浪漫主义钢琴小
,还写有清唱剧、艺术歌曲等。作为音乐教育家,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品新体裁“无词歌”
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5. 《尼伯龙根的指环》
【答案】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根据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创作的四联歌剧,由相对独立的四部歌剧《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的黄昏》组成。歌剧讲述了围绕英雄齐格弗里德的身世展开的关于权势和爱情的争斗,音乐在200多个主导动机的基础上展开,声乐形式无“宣叙调”和“咏叹调”之分,由音乐化的吟诵和对白构成; 剧中大量使用打击乐器和各种铜管乐器,被称为“铜管乐与打击乐的橱窗”。《尼伯龙根的指环》体现了瓦格纳乐剧的最高成就。
6. 乐剧
【答案】德国作曲家瓦格纳革新后的歌剧种类。他认为这种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体现了“整体艺术”的观念。他主张“乐剧”取材于神话,音乐连续发展,以“主导动机”贯穿发
,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反映出乐剧的全部观念。 展音乐主题,人声演唱近似“诵唱”
7. 斯克里亚宾
【答案】浪漫主义晚期俄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创作有《“神圣之诗”交响曲》《“狂喜之诗”交响曲》、10部钢琴奏鸣曲、大量其他钢琴作品。他的风格独树一帜,创用以不同四度音程叠加而成的新型和弦形式,被称为“神秘主义者”。
8. 帕萨卡里亚
【答案】来源于西班牙的一种舞曲体裁,17世纪后成为重要的器乐音乐体裁,特点为庄重缓慢、3/2节拍,多为小调,结构为基于固定低音的复调变奏,帕萨卡里亚既有独立作品,也有套曲作品,在歌剧和键盘组曲中都被广泛运用,巴赫的《c 小调帕萨卡里亚与赋格》是这一体裁登峰造极的作品。
9. 柏林乐派(Berlin School)
【答案】柏林乐派是18世纪下半叶在柏林形成的一个乐派,代表人物是K.P.E. 巴赫(K.P.E.Bach , 1714~1788)。这个乐派风格比较保守,音乐多采用对位手法,交响曲多为三个乐章;
,比曼海姆乐派的音乐更动情。它把奏鸣其贡献在于强调交响乐中的情感表达,信奉“情感主义”
曲式中呈示部的两个主题真正分开,扩大了展开部的发展,奠定了近代奏鸣曲的基础。
10.纽姆谱
【答案】纽姆谱(neumes )大约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当时,为了帮助圣咏的记忆,人们在歌词的上方写下一些简单的记号,以指示声调的变化,这种简单的符号谱被称为“纽姆谱”。如“·”表示一个较低的音; “/”表示一个较高的音; “
“”表示先低后高的两个音; “”表示逐渐由低至高的三个音; “”表示先高低的两个音; ”表示由低而高再回到低音的三个音,如此等等。但是,纽姆谱也有缺点,它只能提示演唱者回忆起旋律,标明音高的大致趋势,不能起到精确的读谱作用。
11.喜歌剧
【答案】诙谐幽默的歌剧。产生于18世纪的意大利,题材轻松活泼,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角为平民百姓,往往描写主仆关系等,情节幽默滑稽,音乐简短质朴,以说白和对话取代宣叙调。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创作的《女仆作夫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紧接着,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发展了各自的喜歌剧。
12.音乐会序曲
【答案】始于19世纪的一种管弦音乐形式,类似歌剧或戏剧的序曲,但专供音乐会演出。贝多芬的一系列戏剧配乐的序曲体现了戏剧性和交响性,对于音乐会序曲的创立有重要影响。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音乐会序曲,19世纪典型的音乐会序曲还有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斯群岛》、勃拉姆斯的《悲剧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填空题
13.穆索尔斯基在观看了朋友、建筑师哈特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后,写作了钢琴组曲《_____》,其中有一个贯穿全曲的主题“_____”主题。
【答案】图画展览会; 漫步
【解析】莫杰斯特. 穆索尔斯基是俄国近代音乐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是“五人团”中最主要的作曲家。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观看友人建筑师哈特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后创作的,其中有一个贯穿全曲的“漫步”主题。
14.浪漫主义时期产生了一些钢琴小品新体裁,如舒伯特首创的和门德尔松首创的_____和门德尔松的_____。
【答案】音乐瞬间,无词歌
【解析】浪漫主义时期是钢琴独奏音乐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许多作曲家都将钢琴特性小
,并分别首创、移植、复兴、发展了相应的体裁。令人瞩目品作为他们钢琴音乐创作的“主阵地”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舒曼的《幽默曲》,的品种有舒伯特的《音乐瞬间》、《即兴曲》、《新事曲》
,勃拉姆斯的《狂想曲》等。 肖邦的《夜曲》
15.中世纪音乐理论家发明了ut , re , mi , fa , sol , la 的六声音阶唱名法,并且确定了用几条平行线来记录音高的方法,中世纪时被广泛采用的_____,就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形成。
【答案】圭多; 纽姆四线谱
【解析】中世纪音乐理论家圭多为便于学唱圣咏而创造了六声音阶体系,六声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唱名分别为音节ut 、re 、mi 、fa 、sol 、la 。纽姆四线谱就是在圭多的理论基础上形成。
16.肖邦创作的钢琴舞曲中,_____具有波兰民间乡土气息,_____开创了约翰·斯特劳斯以外的新风格,_____威武雄壮,富于英雄气概。
【答案】玛祖卡; 圆舞曲; 波罗乃兹
【解析】萧邦(1810~1849)是浪漫主义音乐潮流的中心人物,也是较早将东欧民间音乐语汇融入西方艺术音乐的作曲家。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最具波兰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圆舞曲是最富浪漫气质的体裁,开创了约翰。斯特劳斯以外的新风格。波罗乃兹舞曲是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慷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它来源于历史上波兰贵族沙龙中用伴舞的音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