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61中西音乐史、和声写作与作品分析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咏叹调

【答案】歌唱性很强、有完整结构的声乐曲,为一个或几个声部写作。17世纪以后,咏叹调专指独唱曲,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等体裁中,相对朗诵性质的宣叙调,咏叹调受到极大的欢迎,以至于18世纪初,咏叹调在声乐戏剧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结构逐渐程式化、产生“返始咏叹调”外,成为充分发挥演唱者声乐技巧的段落。

2. 瓦格纳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改革传统意大利歌剧,以“乐剧”的新观念影响了19世纪末期的音乐发展,代表作为歌剧《唐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3.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答案】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创作的两幕喜歌剧,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撰台本,剧情为阿尔马维瓦伯爵爱上了巴尔托洛医生监护之下的罗西娜,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帮助下,他成功挫败了医生拆散他们的企图。歌剧充满智慧与情趣,大段使,“罗西尼渐强”式的咏唱,终场重唱将戏剧推向发展的高潮。这是意大利古典喜歌剧的一部力作。

4. 喜歌剧

【答案】诙谐幽默的歌剧。产生于18世纪的意大利,题材轻松活泼,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角为平民百姓,往往描写主仆关系等,情节幽默滑稽,音乐简短质朴,以说白和对话取代宣叙调。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创作的《女仆作夫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紧接着,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发展了各自的喜歌剧。

5. 《四季》

【答案】维瓦尔第所作的小提琴独奏协奏曲,由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12个乐章构

,1725年出版干阿姆斯特丹。音乐描绘生动、小提琴演成,辑人《和谐与创意的尝试协奏曲集》

奏技艺高超,作曲家还在每一个乐章前附有短诗,说明该乐章描绘的景象,是最早的标题音乐之一。

6. 古典奏鸣曲

【答案】古典奏鸣曲定型于18世纪中叶,是由一件或两件独奏乐器演奏的多乐章器乐套曲作

品,常见的独奏乐器为键盘乐器和小提琴,钢琴独奏奏鸣曲是古典时期的典型形式。古典奏鸣曲的形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快板一慢速乐章一快板终曲。C.P.E. 巴赫和D. 斯卡拉第是古典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奠基者,海顿、莫扎特和克莱门蒂的奏鸣曲进一步发展了古典风格,贝多芬革新了古典奏鸣曲。

7. 《“自新大陆”交响曲》

【答案】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第九交响曲。音乐表达了作曲家对美国这个“新大陆”的印象感受,以及异乡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作品在植根于捷克民族传统的同时,也蹂合了他所了解的美国音乐精神,如第一乐章主题采用了黑人灵歌,第二乐章受诗人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影响而作,后被填上歌词“思故乡”而家喻户晓。

8. F. 库泊兰

,生前在凡尔赛宫任【答案】17~19世纪法国键盘乐音乐世家中最著名者,世称“大库泊兰”

皇家答:管风琴师,创作了键盘乐曲、器乐重奏及教堂声乐。他的200多首羽管键琴曲组合成27

,他还写作了最早的套组曲,技巧娴熟、精致动人,部分有引人人胜的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

论述演奏法的理论书《羽管键琴演奏艺术》。

二、简答题

9. 巴罗克时期乐器制作的发展情况。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大多沿用至巴罗克时期,管风琴、古钢琴和提琴等乐器的制作在巴罗克时期进入到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

(1)管风琴:

管风琴制作在德国有突出的发展,最重要的制琴家族是齐尔伯曼和施尼特格。阿尔普·施尼特格(ArpSchnitger , 1648~1719)在汉堡以南的诺恩费尔德制琴,他制作了近两百座各种尺寸的管风琴,大部分用纯律调音,逐渐用金属共鸣管取代木制管,键盘多达三至四排,音栓和脚键也增多了,音域可达四个八度; 总的来说,管子的结构更加科学,琴键和琴栓的设计也更完善。

(2)古钢琴:

它有两种类型:拨弦古钢琴(harpaiohord )和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 》拨弦古钢琴产生于14~15世纪,有大小不同的各种样式,通过触键使一装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弦而发声,音色尖锐而清晰,也被称为羽管键琴,是巴罗克时期演奏通奏低音和音乐会独奏的主要乐器。击弦古钢琴更为古老,在12世纪就己出现,形状为长方形,声音是通过琴键另一端的铜制叶片击弦而发声,音色较柔和,音量较小,适合在家庭等小范围的场合进行室内演奏。

(3)小提琴:

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的提琴制作业非常发达,云集了很多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家族,其中的三大名家为:阿玛蒂、瓜乃里和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的制作工艺开始于16世纪,巴罗克时期制造的提琴音色柔美,声音洪亮,工艺精良,其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峰。

10.简述维也纳古典乐派。

【答案】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730年~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流派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此被人们称作“维也纳

,其音乐作品被称为古典主义音乐,它的主要特点为: 古典乐派”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 (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在旋律方面,乐句工整、对称,强弱转变丰富,在乐曲之中,渐强、渐弱经常被灵活地应用。

(5)在节奏方面,乐曲整体的速度稳定,变化不多。音乐的效果注重平稳、平衡的质感。低音的伴奏部份,常出现固定的分解和弦的节奏型态。

(6)在和声方面,一个作品之中的基本和弦变化工整有序而合于理论,谐和、单纯而严谨,数字低音已不复存在,呈现主调音乐风格。

(7)在曲式方面,作曲家热衷于主题贯穿手法,或对主题做各种发展、变形等手法,细致地组织出具有主题交织特色的乐段。音乐很少有过度的描写性的成分,乐曲多以奏鸣曲、交响曲、协奏、重奏等题材的名称存在。

维也纳古典乐派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11.简述贝里奥及其艺术成就

(1)人物简介

卢恰诺·贝里奥(L.Berio , 1925~),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

(2)代表作品

《序列》,女声、竖琴和为打击乐所作的《圆形》,为钢琴、长笛、双簧管、中提琴、长号、人声等所作的《顺序》,长笛、小提琴、两架钢琴和合奏组的《协奏速度》,两架钢琴的协奏曲,管弦乐《诺内斯》《运动I 》,一系列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曲《阿利路亚》,电子音乐《变异》《前景》,歌剧《去吧! 跳呀! 》,为八个歌手和乐队所写《交响曲》等。

(3)艺术成就

①贝里奥的音乐创作遍及新音乐的各种形式,作品中体现出现代音乐中各种重要的倾向和流派; 同时,他又以意大利抒情风格为基础,创作出色彩绚丽、寓于戏剧性的作品,从而获得广泛的世界声誉。

②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人声的独特处理上,而且在该方面取得了系统化的成果。他把人声和语音也作为音源,强调人声的音色、读音的声调和语素的声效而不注重语义,并在现代文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