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32中西音乐史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答案】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创作的交响曲,受帕格尼尼之托写作,作品描写了贵族青年哈罗尔德游历的经历与感受,融人了作曲家本人漫游阿布鲁奇山的回忆。全曲四个乐章,由中提琴独奏的反复主题代表哈罗德尔的“固定乐思”。
2. 奥芬巴赫
19世纪法国轻歌剧的代表人物,【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一生创作轻歌剧近百首,
代表作《地狱中的奥菲欧》和《美丽的海伦》等。
3. 固定乐思
【答案】柏辽兹创用的格言主题,即在交响曲中反复出现、并可根据音乐发展需要而变形的主题,《幻想交响曲》是应用固定乐思最著名的例子。
4. 抒情歌剧
【答案】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士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5. 卡农曲
【答案】卡农(canon )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
,模仿的声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主句”(propoata )
部称作“答句”(risposta )。卡农通常由二至四个声部组成,模仿的声部以各种音程或各种顺序进
14~17世纪赋格, 狩猎曲,入。早期的卡农体裁有罗塔舞曲(rota )(caccia )和追赶曲(catch )(fuge )
成为卡农的称谓。
6. 肖邦
【答案】浪漫主义波兰钢琴家和作曲家。创作几乎全部集中在钢琴音乐领域,作有玛祖卡、波罗乃兹、夜曲、前奏曲、练习曲、谐谑曲、叙事曲、奏鸣曲、协奏曲等共约200多首,不仅深化音乐内涵,革新体裁特征,而且对开拓推进浪漫主义钢琴音乐语汇贡献巨大。
7. 真实主义歌剧
【答案】真实主义歌剧是在真实主义文学(verismo )的影响下,于19世纪晚期在意大利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真实主义歌剧描写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苦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
活的现实状况,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真实主义歌剧中往往会出现在原始情感冲动下做出的暴力、凶杀等行为,戏剧发展紧迫迅速,舞台人物性格突出,生活环境描写富有色彩,音乐与民间歌舞密切关联,且旋律易记动听。
马斯卡尼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与列昂卡瓦洛的两幕歌剧《丑角》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典型代表,这两部作品经常同场演出,故有“骑士”与“丑角”之称。普契尼的《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品。
8. 主题变形
【答案】李斯特在交响诗中运用的主题发展手法,即一部交响诗中所有主题皆来源于一个动机源头,各主题可作变形以适应音乐的发展,如交响诗《前奏曲》中的“疑问动机”。
9. 拉莫
,【答案】巴洛克时期法国作曲家、羽管键琴家和音乐理论家。1722年出版《和声基本原理》
,50岁以《伊波利特与阿里西埃》为现代和声理论奠定基础; 1741年出版《羽管键琴音乐会曲集》
开始其歌剧事业,成为继吕利之后最重要的法国歌剧作曲家,主要的舞台作品还有歌剧一芭蕾《华丽的印度》。
10.帕萨卡里亚
【答案】来源于西班牙的一种舞曲体裁,17世纪后成为重要的器乐音乐体裁,特点为庄重缓慢、3/2节拍,多为小调,结构为基于固定低音的复调变奏,帕萨卡里亚既有独立作品,也有套曲作品,在歌剧和键盘组曲中都被广泛运用,巴赫的《c 小调帕萨卡里亚与赋格》是这一体裁登峰造极的作品。
11.布列兹
【答案】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长年从事指挥事业,提倡推广20世纪音乐。作为作曲家,是现代音乐先锋派代表人物之一,室内乐曲《无主之锤》为音色音乐的经典之作,钢琴奏鸣曲《结构I&II》受梅西安《时值与力度的模式》启示而作,是整体序列音乐作品。
12.埃尔加
【答案】英国作曲家。早年以写作合唱曲著名,管弦乐曲《谜语变奏曲》和清唱剧《杰隆修斯之梦》树立了他作为一流作曲家的声誉。音乐风格极为个性化,以色彩化配器见长,情感表达丰沛热烈,形成独特的“埃尔加风格”。
二、填空题
13.海顿早期的弦乐四重奏是五乐章结构,后来开始采用与_____一样的奏鸣曲式四乐章结构,并用谈话原则将四件弦乐器组合在一起,以对位手法安排各声部的进行,其弦乐四重奏的代表作有“_____”弦乐四重奏和“_____”弦乐四重奏等。
【答案】交响曲; 皇帝; 云雀
【解析】海顿早期的弦乐四重奏混合了其他重奏音乐的特征,后来开始采用与交响曲一样的奏鸣曲式四乐章结构,以一种互相交谈般的“谈话原则”组合在一起。代表作有“皇帝”弦乐四重奏和“云雀”弦乐四重奏。
14.1829年,由作曲家_____指挥演出的巴赫《马太受难曲》,推动了欧洲巴赫研究的复兴。
【答案】门德尔松
【解析】门德尔松(1809~1847)是德国犹太裔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有力地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 于1829年指挥演出巴赫《马太受难曲》
15.巴罗克时期最流行的奏鸣曲类型是_____奏鸣曲,它通常由两个_____和两件通奏低音乐器组成,通奏低音乐器多由大提琴、大管和_____担任。17世纪以后,奏鸣曲又可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室内奏鸣曲由一系列舞曲组成,与舞蹈组曲没有什么区别。
【答案】三重; 独奏乐器; 羽管键琴
【解析】三重奏鸣曲是巴罗克时期最流行的奏鸣曲类型,通常是由两件独奏乐器和两件通奏低音乐器组成。通奏低音乐器是低音弦乐器和羽管键琴,多由大提琴、大管和羽管键琴担任。17世纪以后,奏鸣曲明显分成两种类型: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教堂奏鸣曲音乐较严肃,在教堂内演奏; 室内奏鸣曲有显著的世俗性,主要源自16世纪末成对的舞曲,实际上是由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基格等一系列舞曲构成的组曲,与舞蹈组曲区别不大。
16.1829年,门德尔松指挥演出了巴赫的大型宗教声乐作品《_____》,推动了巴赫声誉的复兴,1843年,他又主持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_____。
【答案】马太受难曲,莱比锡音乐学院
【解析】“马太受难曲”由巴赫于十八世纪创作,1829年,门德尔松对其指挥演出,推动了巴赫声誉的复兴。在音乐教育上,门德尔松在1943年,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一一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中世纪的_____调式系统以古希腊音乐理论为基础,同时受到东方教会八调式系统的影响而形成,它们的名称沿用了古希腊托诺斯的名称如多里亚、弗里几亚等。
【答案】教会
【解析】中世纪的调式概念是一种旋律的分类理论,目的在于对格里高利圣咏进行整理、归类。中世纪的教会调式系统以古希腊音乐理论为基础,对圣咏调式进行归类,形成了八个教会调式理论。16世纪,瑞士理论家亨利库斯·格拉瑞安为八种教会调式又加上了四种,最终形成了十二种教会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