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语文教育

关键词: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 生命意识

  摘要


摘  要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卓越的文化精神,是民族传统思想的瑰宝,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内容在树立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启发学生生活态度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中学生的自我修正与自我调节,使其成为积极、乐观、宽容的人。
本文除引言和绪论之外,共四章。第一章概说先秦儒家人文思想和现当代人文精神。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从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写起,依次论述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先秦儒家人文精神的本质两个问题。在儒家人文精神本质的论述中,分别列举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文精神内涵。第二节探讨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得出:人文精神是对人关注的思想文化,是追求人的真与善,追求人格完善,谋求自由与平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的智慧,启迪人们珍爱生命,弘扬人性,达到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平衡与发展。
第二章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探讨儒家思想与当代语文教育的关系。首先,对《中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从中学生的学习、课余生活、人文关怀、人际交往、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六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当代中学生人文精神危机的具体表现:人文精神缺失——感情淡漠、无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学生意志薄弱——不能正视困难和直面挫折;沉迷虚拟世界——把网络当作逃避现实的出口等。第三节分析了中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变迁与混乱,“三观”取向不明;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管理的脱节与缺失;当前教学中语文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压制等。
第三章依据对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分析,概括出先秦儒家思想对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首先论述了先秦儒家思想对建构当代中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表现为:促使中学生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养中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其次,由于先秦儒家作品是当代语文教材的典范之作,那么挖掘和弘扬儒家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就显得极为必要。高中教材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具体如下: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拥有坦荡磊落的君子胸怀;培养多姿多彩的审美意趣;追问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第四章结合当下的语文教育,探讨先秦儒家思想对语文教育的观照策略。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七个方面来阐述:开掘和弘扬教材中儒家经典的人文精神意蕴;直面现实人问问题,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尊重生命主体,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唤醒学生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创设体验情境,促进自我建构与发展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加强教师队伍人文精神的建设;实践多学科融合的大语文教学,提生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字: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  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