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国际政治学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政治改革的条件。
【答案】政治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它得以顺利地展开并最终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1)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由经济条件、政治文化条件和社会条件三大要素构成。 ①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是政治改革的首要条件。
a. 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提供物质资源;
b. 经济改革不仅是政治改革的先导和基础,而且也是政治改革成果得以巩固的保障;
c. 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所需要的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②政治文化条件
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化条件,即必须形成一种“革新”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中,社会成员在对政治改革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方面能够形成普遍的共识。“革新”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改革得以推动和成功的社会心理基础。
③社会条件
政治改革的社会条件就是指改革必须具备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治改革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活动,需要一种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的稳定既是政治改革的条件,也是政治改革的结果。
(2)政治改革的主观条件
与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是一种难度更大的政治变革。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各项客观条件的满足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具备下列主观条件:
①政治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改革取向和改革意识的力行者
a. 改革首先要有改革的领导者和倡导者;
b. 需要具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热衷于改革事业并能为本阶级的利益献身的信念; c. 需要具有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②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政治改革涉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事务纷繁复杂,需要各个部门、各种措施的相互配合。所以,政治改革推行之前,改革者必须要有周密的设计和计划,其中包括:
a. 确定合理的长期、近期和阶段性目标;
b. 选择合适的改革策略;
c. 制定协调配套的改革计划和方案;
d. 选择切实可行的改革序列。
③政治改革要选择和把握有利的时机
政治改革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的储备和训练、改革舆论和宣传的开展、必需的法令法规的制定等。
④政治改革要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政治改革需要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改革者必须把政治改革和本阶级广大成员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利益联系起来,使他们真正从切身的利益出发来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力量。
2. 简述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政治领导作用。
【答案】(1)在现代国家中,任何政治活动都是特定阶级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的实践过程,作为阶级组织的政党,必然要以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政治职能。
(2)在获得政权之前和获得政权之后,政党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①政党没有获得政权时,往往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组织党员和群众展开合法的或非法的、和平的或暴力的、议会内的或议会外的政治斗争来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②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就会以执政党的身份,控制和监督国家政治权力,并把自己的政治纲领、方针政策转变为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以国家权力向社会推行,同时,政党还以派遣党员担任国家要职、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程等方式支配和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3. 国际法的特点。
【答案】国际法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的一般特点。同时,国际法又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中的法律组成部分,它既有与一般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的不同之处,又有与国内法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综合构成了国际法的基本特点: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是国际法律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具有独立承担国际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因此,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2)国际法是由主权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要法律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国际法的约束力的基础,是相关国家承担的相关国际义务,其执行主要靠相关国家的自动、自愿和自觉。
4. 简述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
【答案】从国际比较的研究成果来看,一艘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是:
(1)制度因素。一般情况下,公民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参与政治活动的,制度本身界定了参与政治的资格、形式、范围等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尽管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度与一国政治体
制是否提供充分、平等的参政形式和渠道相关,但一国社会制度的性质与公民参与程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2)社会困素。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较发达社会的政治参与受到包括教育、收入、职业团体、性别、年龄、宗教、人种、地区等方面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之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一般认为,政治参与水平较高的有: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地位较高者、中年男性; 隶属于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成员等。
(3)心理因素。政治参与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政治参与的水平和程度,参与者受到自己能够影响政治过程的感觉、政府或政治领袖的行为是否符合公众利益的态度、自己关注政治程度的感受等因素的影响。
二、论述题
5. 政治权利的含义、特点及其维护。
【答案】(1)政治权利的含义:
政治权利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政治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个人政治权利和集体政治权利。
(2)政治权利的特点:
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共同利益和政治权力具有强烈的阶级特性,由此决定了政治权利具有相应的阶级特性,因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不同阶级特性的政治权利。政治权利的这些阶级特性,是其根本特性。
除此之外政治权利还有以下特性:
①政治权利具有主体的相对个体性。政治权利的相对个体性,是指政治权利属于相对共同利益意义上的社会个体的政治权利,而且政治权利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相对共同利益意义上的社会个体的权利实现。
②政治权利具有法定规范性。作为社会成员的法定政治资格,政治权利体现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规定着政治权力和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行为、从事政治活动和承担政治义务的范围、内容和方式,因而政治权利具有规范性的特点。
③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主体的自主性。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在法定范围之内自由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资格,因而它具有权利主体自主性的特点。
④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义务的统一性。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有机构成,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一切政治权利内含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就此深刻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⑤政治权利具有自由价值性。作为主张和实现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政治权利具有特定的公共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