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到中年》
【答案】长春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根据堪容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围绕女医生陆文婷的境遇,反映并思考了社会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同时赞扬了知识分子任劳任怨、忠于事业、热爱祖国的高尚品格。影片哀而不伤的叙事风格让人为之动容,更引起当时广大知识分子的强烈共鸣。潘虹以忧郁的眼神、出色的表演,赋予人物生命力和更多面的情感表达,成功塑造了陆文婷的形象。1983年,影片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2. 桑弧
【答案】桑弧(1916-2004),原名李培林,中国著名导演、编剧。抗日战争胜利后,桑弧入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导,编写《假凤虚凰》,导演《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等影片。他的电影更多表现市民悲欢,艺术风格含蓄、细腻、恬淡、质朴,有“海派”导演之称。1949年后,桑弧执导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戏曲片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第一部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他在艺术处理上善于从平易中见深沉,从含蓄、淡雅中见浓烈,桑弧导演在喜剧方面亦作出了相当的探索和贡献。
3. 《霸王别姬》
【答案】1992年陈凯歌执导的影片,对历史进程的剖解是借助舞台上和现实中角色人性纠葛的离奇来透视,影片的艺术表现厚度是触动人心的,而人性扭曲表现也是深入的,由此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搁大奖。
4. 郑正秋
【答案】郑正秋,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代表人物。1913年他与张石川合作编导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23年合作完成了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具有划时代意义。与同时代的导演相比,郑正秋更有艺术主见与追求,他提出影片不仅要迎合观众,而且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他的影片故事性强,结构严谨,戏剧冲突较强,除了娱乐作用还有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作用。其代表作品还有《妹妹花》《玉梨魂》等。
5. 农奴
【答案】李俊导演的影片,是60年代影像造型的突出创作,也是在彩色片已经发达时代而运用黑白色调与造型表现相当出色的经典影片。本片以一个农奴强巴的命运表现西藏农奴主统治的
丑恶残酷现状,和农奴只有反抗才能摆脱悲惨命运真正翻身得解放的主题。强巴从非哑巴一一哑巴一一开口说话,暗不象征从非人到做人的历史性转折。而三次摔农奴主少爷朗杰则表现反抗从本能到自觉。影片典型表现了对过去旧时代压迫的揭示和反抗才能胜利的时代主题。本片公认是60年代黑白造型最出色的影片。
6. 吴永刚
【答案】吴永刚(1907-1982)江苏吴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演、编剧。1934年由编导《神女》而一举成名。《神女》,1934年联华公司摄制,吴永刚编导,阮玲玉、黎铿主演,是30年代中默片的杰出之作。
7. 郑君里
【答案】郑君里为新中国建立之前已经创作有出色作品的第三代电影人,40年代末期导演的《乌鸦与麻雀》成为中国讽刺喜剧的杰作。与郑君里、岑范共同执导《林则徐》,影片从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的禁烟运动展开,通过禁烟运动、反英斗争等重大事件展现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的风云变幻。该影片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一是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二是在叙事和造型上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8. 《南征北战》
【答案】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出品。导演成荫、汤晓丹。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山东、苏北战场的几个真实战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曾得到当年指挥过这些战役的高级将领陈毅、粟裕等的关怀和支持,陈毅还亲自修改了几段对白。影片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的战斗生活内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正确运用毛泽东运动战的战略思想、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的过程。与同时期其他战争题材影片相比,《南征北战》在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表现战略决策和军事思想等方面都是空前的,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战争史诗韵味的影片。1952年版为黑白影片,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重拍了彩色故事片《南征北战》。
9. 《春蚕》
【答案】明星影片公司于1933年摄制。中国新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首次尝试,根据茅盾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编剧夏衍在改编过程中既忠于原著,又按照电影艺术的要求借用了茅盾的其他小说中的一些情节,丰富了电影的内容。导演程步高对影片的处理朴实无华,以纪录风格的视觉化细节和环境呈现,通过富于表现力的电影语言体现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以20世纪30年代初浙江农村为背景,通过老通宝一家为养蚕而奋斗、挣扎、失败的经过,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旧中国农民在重重压迫下陷入破产的情景。
10.《林家铺子》
【答案】水华于1959年执导的影片,由夏衍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借一个小铺的破产过程描绘出30年代内忧外患下的中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纷争,揭示了当时社会复
杂的阶级矛盾,突出了社会意义,也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林老板形象。风格朴实含蓄、自然淡雅,民族特色浓郁,显出了导演深厚的艺术功底,于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表现蒙太奇”? 包括哪些类型?
【答案】(1)表现蒙太奇的定义
表现蒙太奇是由创作者强制性介入带来的,表现创作者主观意识的蒙太奇类别,它不能依据不同的时空标志去辨识,而是直接把切换的镜头强制性地连接起来,去表现创作者所要表现的特定意图。表现蒙太奇必须仰仗观众的心理回应,它观众在观赏影片过程中对某种心理回应产生预期,表现蒙太奇就比较容易被读解和接受; 如果观众的心理预期与创作者对镜头的强制性连接不一致,表现蒙太奇的艺术效果就会降低乃至消失。
(2)表现蒙太奇的分类
①理性蒙太奇
a. 理性蒙太奇通过叙事镜头和非叙事镜头的组合,形成原来镜头中不具备的新的含义,它是所有蒙太奇镜头中最强调理性,也最为抽象、最晦涩难懂的,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图。如爱森斯坦的《十月》,在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与幕僚交谈的镜头之后,爱森斯坦突然插入一个“孔雀开屏”的镜头,把克伦斯基装腔作势的模样和孔雀摆动尾巴的镜头一再切换,以此来嘲讽克伦斯基爱慕虚荣、自我炫耀。
②抒情蒙太奇
普多夫金主张蒙太奇的表现性必须建立在叙事的基础上,必须保持影片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他导演的《母亲》,需要在群众示威游行的段落中传达出“觉醒”的意念。为此,他不是随意把比喻镜头强制性地插入,而是将游行队伍安排在一条解冻的河流旁,将“冰河解冻”与群众游行两段画面不断交切,使观众对这两种影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
12.概述中国大陆电影的历史发展分期。
【答案】(1)1905年《定军山》出现之前,中国电影为“史前期”,2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萌芽与初创期,代表作品有《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等。
(2)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时期。受左翼电影运动影响巨大,代表作品《狂流》《春蚕》《神女》《渔光曲》《大路》《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
(3)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抗战时期电影,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特殊时期,决定了电影创作的功利目的,艺术追求已自然退居其次,代表作品《八百壮士》等。
(4)40年代战后电影,是指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影创作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中国电影终于迎来比较厚重的成熟之期。代表作品由《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万家灯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