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4企业管理综合之《企业管理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知识传递的一般过程。
【答案】传递的一般过程:传递一翻译一转化。
(1)发展这个框架的理论基础是识别了边界上知识的三个方面的特征:差异、依赖和新颖。边界两边需要传递的知识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可以表现在知识积累的差异,即解决同一问题或执行同一任务的知识在量的累积卜有差别,也可以表现为知识种类的不同,即所需解决的问题不同。促使知识传递的另一个必要的因素是知识间的依赖性,没有依赖性,差异性就不能促使知识传递发生。知识的差异和依赖是知识传递的前提条件。知识的新颖性是对知识的接收者而言的。当知识的新颖程度很低时,知识传递的双方仅仅需要足够的语言片段(词汇)的支持,传递就会成功,此时发生的主要是信息处理过程,即“传递”。
(2)当知识的新颖程度超过一定的范围,使得仅仅采用语言的结构组织(句法)不再能表达含义模糊的知识,就需要双方建立“共同含义”来传递知识,此时知识传递的关键就是通过诸如建立跨边界的团队、共同工作、使用辅助软件等机制取得共同含义,知识传递主要的行为集中在语义的协调上,即“翻译”。
(3)当知识的新颖程度很高时,仅仅做语义上翻译是不够的,还应当对传递主体的兴趣进行协调和磋商。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双方的合作中,一方获得的最优结果有可能损害另一方,而导致整个任务失败,这要求各方都要结合对方的知识和兴趣转变自己的知识,双方的知识传递主要为了保证合作任务的顺利实施,这就是“转化”。
2. 结合实际说明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案】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思想素质
①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 ②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踏实的工作作风; ③一心为公,不谋私利,小搞特殊化; . ④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⑤胸襟宽广,小计较个人恩怨; ⑥诚实守信,平等待人,具有影响他人的魅力。
(2)业务素质
①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知识; ③熟悉领导的基本理论,掌握领导的工作方法; ④熟知行业发展方向,懂得相关的专业知识; ⑤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和
信息管理系统。
(3)能力素质
①具有决策能力; ②具有指挥和控制能力; ③具有沟通、协调组织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 ④具有不断探索和创新能力; ⑤具有知人善任的能力; ⑥具有学习能力。
结合实际略。
3. 何谓人力资源? 与其他资源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答案】(1)人力资源的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能和智能两个方面。体能是指对劳动负荷的承载能力和消除疲劳的能力; 智能是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能力。由于人体是劳动能力存在的载体,因此,人力资源便表现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2)人力资源的特点
①生物性。它存在于人体之中,是有生命的“活”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
②能动性。人具有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体现在:
a. 自我强化,通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各种培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刻苦锻炼意志和身体,使自己获得更高的劳动素质和能力;
b. 选择职业,人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可以自主择业;
c. 积极劳动,敬业、爱业,积极工作,创造性地劳动,这是人力资源能动性的最主要方面。 ③两重性。传统经济学认为,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联系仅仅是彼此输出、输入最终产品和劳动力。消费过程的生产性质及其经济意义也因此被弱化到近似于无的地步。人力资本理论则把人的消费视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因而把消费过程还原到生产过程之中。人力资源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④高增值性。人力资源通过开发可以产生高绩效。
⑤时效性。人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体能和智能是不同的,因而人力资源在各个时期可利用程度也不同。这种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持续开发、丰富再生的独特过程。
⑥社会性。人类劳动是群体性劳动,员工们置身于企业之中,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要注重组织文化建设,注重人与人、个体与群体、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利益的协调与整合。
4.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当时的代表性思想主要有哪些?
【答案】(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8世纪中叶,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开始代替工场手工业。产业革命后,工厂成为西方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从而使生产组织日趋复杂。工厂内部的组织和管理的迫切性引起了资本家的注意。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长期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了早期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以及查尔斯·巴贝奇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①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人们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取决
于国民劳动的熟练程度、技术和能力以及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他指出,劳动所创造价值是劳动者工资和利润的来源,工资越低,利润越高; 反之,工资越高,利润越低。因此,劳动分工是人们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结果。他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进步以及运用劳动所表现出的熟练技巧和能力,是劳动分工的基本依据。
②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居住条件。他的改革试验证实,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也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
③查尔斯·巴贝奇的利润分配管理思想认为,工人与工厂主之间既存在利益冲突,又存在共同的利益,这就需要通过利润的科学分配来调节,应建立“利润分配”制度,下人可以按照其承担的下作和在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
(2)有代表性的早期管理思想
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a.T 时利用的科学化、劳动方法的标准化。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它的目的就是找出完成工作的最好方式的标准。
b. 挑选工人,按标准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以代替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方法。不同人具有不同的能力,管理者的责任就在于为每项工作找出最适合这项工作的人选,对他们进行训练,使其成为一流工人。
c.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要在管理部门与工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应从物质上激励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应建立刺激性的工资制度。
d. 组织改革。改革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二是实行职能工长制。 ②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该理论把管理看做一组普遍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主要观点和贡献如下:
a. 经营不同于管理。经营包括六项职能,而管理仅是其中的一项。经营的六项职能是:技术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毛! 一职能,管理职能。
b. 十四项管理原则。包括:分工、权威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工作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c. 管理的要素在经营的六大职能中,管理职能最为重要。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方面。
③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该理论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a. 明确分工。确定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并使之合法化。
b. 等级系统。各种职位按照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c. 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要求,通过正式考试和教育训练,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d. 职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 e. 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以及办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