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4企业管理综合之《企业管理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组织文化? 其构成和特性是怎样的? 如何来建设组织文化?

【答案】(1)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①组织的最高目标或宗旨。②共同的价值观。③作风及传统习惯。④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⑤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组织文化的结构

组织文化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观念层)。

①物质层。这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它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对于一个生产性企业来说,它主要包括:企业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下艺设备特性。纪念标志物。

②制度层。这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组织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及精神层对员工和组织行为的要求。制度层主要规定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工作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

③精神层。精神层属于组织文化的深层,主要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组织文化中有没有精神层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

组织文化的精神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组织经营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和组织道德。 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及精神层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物质层是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则制约和规范着物质层及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及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也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3)组织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山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它是一个庞大的丰富而复杂的大系统,既包含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等主系统,也包含有社区文化、组织文化等属于亚文化层次的子系统。组织文化作为一种子系统文化,其特性主要包括四方面: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个性。

(4)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建设,就是指组织的领导者有意识地培育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这一切过程也称为组织的“软管理”。

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通常包括:①培育具有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塑造杰出的组织精神; ②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③提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④加强礼仪建设,促进组织文化的习俗化; ⑤改善物化环境,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2. 人类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

【答案】人类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管理思想、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下:

(1)古代管理思想阶段

①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许多著作都有管理思想的概述。春秋时期杰出军事学家孙武的

《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管理上也有重要意义。此外,万里长城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留给世界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古代人民最后的管理实践。

②国外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国外有代表性的管理活动主要有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立,和罗马天主教会的制度设立等。国外古代的管理著作最有代表性的四《汉莫拉比法典》。

(2)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①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认为人都是要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斯密的思想,劳动分工是人们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结果。

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居住条件。

查尔斯·巴贝奇的利润分配管理思想竭力主张建立“利润分配”制度,工人可以按照其承担的工作和在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分到工)一利润的一部分

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定义了四项管理原则,遵循这些原则,会给工人和管理当局双方带来繁荣,工人们会挣更多的钱,同时管理当局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把管理看做一组普遍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该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还适应于军队或其他行政组织

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明确分工; 等级系统; 人员的任用; 职业管理人员; 遵守规则和纪律; 组织中人员间的关系; 职业定向。

(3)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①行为科学学派及其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跨学科会议上正式被定名为“行为科学”。该学派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 理论等。

②现代管理学派及其理论

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以后,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理论,形成了许多学派。这些理论与学派在历史渊源与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形象地将其描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其中,主要的管理学派与理论有: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奇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以西蒙和马奇为代表的决策管理学派,以德鲁克和戴尔为代表的经验管理学派,以伯法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卢森斯为代表的权变管理学派。

3. 如果公司目前使用追逐战略,同时培训成本大幅度增加,这会对总体计划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因为总体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是:为计划期内(它通常是3}=18个月)的每一个时期制定需求预测,确定生产水平、库存水平和生产能力水平,以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因此,公司在使用追逐战略时,培训成本又大幅增加,这会使得公司的利润减少,利润率下降,以至于使得公司将重新考虑制定总体计划。

4. 结合实际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现实意义。

【答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也即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仍以原来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小,但如果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激励,可以使组织绩效明显提高。按照这种理论,如果想激励员工,首先需要了解员工目前的需要处于哪一个层次水平,从而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5. 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该理论在现实中有何意义?

【答案】(1)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成就激励理论认为人除了生理需要,还有权力需要、亲和需要和成就需要等需要。权力需要,是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亲和需要,是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成就需要,是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

权力需要较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他人,喜欢对别人“发号施令”,注重争取地位和影响力。他们喜欢具有竞争性和能体现较高地位的场合或情境。权力需要是管理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具有高亲和动机的人更倾向于与他人进行交往,渴望友谊,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工作环境,希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他们对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更为敏感。亲和需要是保持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