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国际不平等交换是指贸易中的两国中一国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交换另一国多个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虽然这种不平等交换现象由来已久,但对这一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直到20世纪60至70年代才出现并形成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理论体系。在以往研究该问题的学者中,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对国际贸易中实物商品的不平等交换分析上,并且将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内容设定为劳动价值的不平等交换;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学者又将研究该问题的重心聚焦于对前人理论的争论上。所以对于当今贸易中国际不平等交换是否仍然存在?如果存在,国际不平等交换的严重程度与趋势如何?其中又是否出现了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不平等交换内容与形式?以及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了这些不平等交换现象的持续?等问题都鲜有研究。
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出发,借用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构成广义虚拟经济,使用价值和虚拟价值构成商品价值的理论框架,将虚拟经济与虚拟价值概念引入到国际不平等交换的讨论中去,首先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宏观层面上是否存在国际不平等交换问题进行了解答,其次重点对虚拟经济中的不平等交换和虚拟价值对不平等交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最后将虚拟价值因素引入到国际不平等交换因素分析中,探讨虚拟价值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作用,以及物本因素与虚拟价值因素是如何共同影响不平等交换。
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之间国际不平等交换广泛存在且呈恶化趋势。而且,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形式更加复杂化,即不平等交换不仅存在于实物商品交换中,也存在于虚拟经济商品交换中,其中,虚拟经济商品的不平等交换一方面表现为虚拟经济商品对实物商品的不平等交换,如中国用大量的实物商品换得了大量美元外汇,又用美元外汇去购买美国的国债;另一方面表现为虚拟经济商品之间的不平等交换,如中美间知识产权使用费贸易的不平等交换。而虚拟价值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商品品牌的不平等交换,如名牌产品对非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表现为由国家品牌(国家软实力)差异所带来的两国商品之间的不平等交换,如一些一般的、没有品牌的、其质量与不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不相上下的发达国家产品,其价格也远高于不发达国家产品的价格。最后物本因素如技术、资本有机构成与工资和虚拟价值因素如商品品牌与国家品牌被证实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当今贸易中的国际不平等交换。
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实证研究了当今国际不平等交换现象,合理地解析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不平等交换持续存在、虚拟经济中的不平等交换与虚拟价值对不平等交换的作用、以及当今国际不平等交换是物本因素与虚拟价值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等以往研究该问题的学者所忽视或无法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