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综合基础(金融)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解释金本位制度时期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是( )。
A. 国际借贷说
B. 购买力评价说
C. 货币分析说
D. 金融资产说
【答案】A
【解析】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 论。该理论认为,外汇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 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主要是一定时期之内需要及时支付的流动债权债务才 影响该时期的外汇供求状况。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 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当一国流动负债多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外汇汇率上升。
2. 当美元指数下降时,( )
A. 美国出口竞争力提高,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降低
B. 美国出口竞争力提高,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上升
C. 美国出口竞争力降低,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帀收益率降低
D. 美国出口竞争力降低,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上升
【答案】A
【解析】美元指数下降意味着美元贬值,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降低,出口竞争力提高,而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收到的利息和本金以本币表示都减少,因而本币收益率降低。
3. 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是( )。
A. 日本
B. 美国
C. 法国
D. 中国
【答案】B
【解析】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用折合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英国一直采 用这一标价法,美国从1978年9月1 日起也改用间接标价法。ACD 三项都采用
直接标价法。
二、简答题
4. 简单评价利率平价说。
【答案】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水平差价决定,不久英国 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 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 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两种。 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抛 补利率平价理论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 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对利率平价说的评价主要有三点:
首先,利率平价说的研宄角度从商品流动转移到资金流动,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这对于 正确认识外汇市场上,尤其是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形成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的汇率 决定理论的成立条件不同,资金流动是非常迅速而频繁的,这使得利率平价(主要是抛补的利率平价)能够较好 的始终成立,从而在分析中运用得特别广泛。
其次,同购买力平价说一样,利率平价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汇率决定理论,而只是描述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 在的关系。汇率与利率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不仅利率的差异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汇率的改变也会通过资金流动 而影响不同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到利率。更为重要的是,利率和汇率可能受更为基本的因素(例如货币供求等)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利率平价只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利率与汇率两者间的联系。因此,利 率平价理论与其他汇率决定理论之间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它常常被作为一种基本的关系式而运用在其 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中。
再次,利率平价说具有特别的实践价值。对于利率与汇率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由于利率的变动是非常迅速的, 同时利率又可对汇率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这就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灵活的调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即培 育一个发达的、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在货币市场上利用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的变动以对汇率进行调节。例如,当 市场存在着对本币贬值的预期时,就可以相应的提高本国利率以抵消这一贬值预期对外汇市场的压力,维持汇率 的稳定。
5. 简述货币危机的成因。
,又称国际收支危机(Balance of Payments Crisis),它的【答案】货币危机(CurrencyCrisis )
含义有广义和狭义 两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
,就可以 称为货币危机。就其狭义来说,货币危机是与对汇率波动采取为该幅度为15%〜20%)
某种限制的汇率制度相联系的,主要发生于固定汇率制下,它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
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当一国爆发货币危机时,如果此时该国并不存在国内因素的金融危机问题,那么这一危机一般是由投机性资金流动带来的投机冲击引起的。投机冲击就其性质上来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基本经济条件恶化时发生的,由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预期导致的;另一种则与经济基础无关,纯粹由于心理预期的变化所带来的。
(1)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政府过度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是引发对固定汇率的投机攻击从而爆发货币危机的最基 本原因。假定一国的货币需求非常稳定,而该国的货币供给由央行国内信贷及持有外汇储备两部分构成I 在其他 条件不变时,该国居民会通过向外国居民购买或出售商品、劳务、金融资产等国际收支活动,引起外汇储备变化 从而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在该国货币供求平衡时,如果政府通过持续扩展央行的国内信贷来融通财政赤 字,会带来货币供给的扩张。由于居民会通过国际收支活动来自动使货币供给与稳定的货币需求保持相等,因此 国内信贷扩张必然同时伴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
一国的外汇储备总是有限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的持续扩张必然最终导致该国外汇储备持 续下降直至最终为零。外汇储备是政府维持固定汇率制的主要工具,当政府不持有任何外汇储备时. 势必只能听 任外汇市场的汇率自由浮动。此时,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汇率大幅贬值。
(2)主要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性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投机冲击的出现可能和经济的基本面因素无关,而是在国际短期资金流动存在独特的内在运动规律的条件下,主要由心理预期因素导致的。
这类危机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动规律有关,它主要是由于市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造成的。这种 投机预期可以完全与经济基本面无关,只要它的幅度足够大,就可以通过利率变动最终导致政府放弃平价,从而 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因此这种货币危机又被称为“预期自致性货币危机”。
在危机发生的机制上,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 般过程。预期因素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会发生、发生到什么程度,而利率水平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与否的中心变量。
以上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两种基本原因,了解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防范危机、化解危机。
三、论述题
6. 《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对西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有何不同?
【答案】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明确了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是普通股(含留存收益)最低要求为5%,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