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糖苷。

【答案】糖苷是指单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缩合形成的含糖衍生物。

2. oligomeric enzyme。

【答案】oligomeric enzyme (寡聚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的酶,这些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绝大多数都含有偶数亚基,亚基之间靠次级键结合,彼此容易分开,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大于35000。

3. 酶的比活力。

【答案】酶的比活力是指每毫克酶蛋白具有的酶活力单位,一般用

4. 凝胶过滤层析。

【答案】疑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排阻层析,是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他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5. 生物转化作用。

【答案】生物转化作用是指机体将体内的非营养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毒物等及肠管内细菌的腐败产物)在肝脏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这些物质生物活性或毒性降低甚至消除的过程。

6. 透析(dialysis )。

【答案】透析是指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开的方法。

7.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答案】信号识别颗粒是在真核细胞的胞质内存在的一种由小分子RNA (7S rRNA )和6种不同蛋白质共同组 成的复合物,它能特异地识别和结合信号肽,并与核糖体结合,暂时阻断多肽链的合成,进而与内质网外膜上的 SRP 受体结合,信号肽就可插入内质网进入内腔,被内质网

SRP 与受体解离并进入新 的循环,内膜壁上的信号肽酶水解。而信号肽后继肽段也进入内质网内

腔,并开始继续合成多肽链。SRP 使分泌性蛋白及早进入细胞的膜性 结构,能够正确的折叠、进行必要的后期加工与修饰并顺利分泌出细胞。

第 2 页,共 30 页 蛋白表示。

8. R 酶。

【答案】R 酶作用于α-及β-淀粉酶作用后剩下的极限糊精,分解α(1→6)糖苷键的酶。

二、问答题

9.

【答案】酶在细胞跨膜运输中具有什么意义? 酶在细胞跨膜运输中具有三个重要作用:

+(1)维持了细胞Ma 离子的平衡,抵消了

(2)在建立细胞质膜两侧

(3)

在膜的内侧有离子的渗透作用; 离子浓度梯度的同时,为葡萄糖协同运输泵提供了驱动力; 泵建立的细胞外电位,为神经和肌肉电脉冲传导提供了基础。

是由两个大亚基(亚基)和两个小亚基(亚基)组成。亚基是跨膜蛋白,结合位点,细胞外侧有乌本苷()结合位点;在亚基上有和结合位点。酶在细胞跨膜运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0.列出一个转座子插入到一个新位点所要求的步骤。

【答案】步骤包括:(1)首先,在靶位点处产生一个交错切口;(2)接着,转座子与靶位点连接;(3)最后,填补插入位点两侧的单链区。

11.一种mRNA 的51UTR 序列特别长,而且其AUG 处于不利的翻译起始环境,但是当细胞受到细小RNA 病毒感染后,该mRNA 的翻译水平显著升高,请解释。

【答案】细小RNA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以抑制起始因子与帽子结构结合,从而抑制细胞中依赖于帽子结构 的蛋白质合成,病毒本身的RNA 含有IRES 位点,可以通过IRES 位点直接起始翻译,该mRNA 中一定也含有 IRES 序列,病毒感染后可以通过依赖于IRES 位点的机制起始翻译,因而翻译效率反而增加。

12.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温度,其温度高低与幅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案】生物膜的相变温度是指生物膜从液晶态转变为似晶态的凝胶状态时的温度。相变温度本身取决于膜脂的组成,组成膜脂的酯酰链越短或者是不饱和程度高,其相变温度越低。此外,头部基团的极性对膜的相变温度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ethanolamine 头部基团比choline 头部基团具有更高的相变温度。

膜脂的基本组份是磷脂,因此,在一定的温度下,膜质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磷脂。只由一层磷脂组成的双层分子显示急剧地、特有地从液晶态转变为似晶态的凝胶状态地相变。凝胶态的磷脂膜较液晶态的厚,因为在低温下,磷脂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尾巴”会变硬。这种凝胶态的膜流动性很小,仅有较少侧向扩散。相变温度决定于磷脂头部基团的性质和脂酰链的长度以及不饱和程度,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相变温度越低。各种膜脂由于组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

另外,胆固醇含量、鞘磷脂的含量等影响膜的流动性的因素对膜的相变温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 3 页,共 30 页

13.在大肠杆菌DNA 分子进行同源重组的时候,形成的异源双螺旋允许含有某些错配的碱基对。为什么这些错配的碱基对不会被细胞内的错配修复系统排除?

【答案】大肠杆菌在进行错配修复的时候,根据母链和新生链的甲基化程度不同而识别出新生链上错配的碱基,再将新生链上错误的碱基切除,而不会切掉母链上正确的碱基。在DNA 进行同源重组的时候,形成的异源双螺 旋尽管会含有某些错配的碱基对,但异源双螺旋的两条DNA 链上都是高度甲基化的,因此这些错配的碱基对不 会被细胞内的错配修复系统排除。

14.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丙酮酸转变为草酰乙酸。但是,只有在乙酰存在时,它才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乙酰的这种活化作用,其生理意义何在?

调节糖异生和糖酵解。当乙酰水平上升时,适当底物通过三羧酸循环【答案】乙酰有利于提供能量,多余的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进糖异生,抑制了酵解,不浪费能源。

15.如果下面的

双螺旋从左向右进行转录,指出哪条链是有意义链,并写出转录产物的顺序。

【答案】上面一条为有意义链,其转录产物的顺序为:

16.称取25mg 蛋白酶配成25ml 溶液,取2ml 溶液测得含蛋白氮0.2mg ,另取0.1ml 溶液测酶活力,结果每小时可以水解酪蛋白产生1500g 酪氨酸,假定1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产生氨酸的酶量,请计算:

(1)酶溶液的蛋白浓度及比活;

(2)每克纯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

【答案】(1)蛋白质浓度_

比活力

(2)总蛋白

_ __ 酿

三、论述题

17.何谓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根据米氏学说原理推导,分析其抑制作用动力学。

【答案】竞争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I )具有与底物(S )相类似的结构,它与底物竞争酶(E )的活性部位, 从而影响了底物和酶的正常结合,而酶的活性部位不能同时既和底物又和抑制剂结合,这样抑制剂和底物之间起 着竞争作用,使反应速度下降。当系统中有这种抑制剂存在时,酶便与抑制剂结合形成EI 复合物,该复合物不 能分解为产物,使反应速度下降。

根据米氏学说原理,可推导出反应速度(V ),底物浓度(S )和抑制剂浓度(I )之间关系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不变,Km 变大。

第 4 页,共 30 页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抑制剂可以和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结合,切不妨碍美誉第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