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契约关系的类型有哪些? 请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和特征。

【答案】(1)契约关系的类型

①古典契约关系

a. 权利义务关系:契约条件在缔约时就得到明确详细的界定,并且界定的当事人的各种权利和义务都能得到准确的度量。

b. 契约方关注点:不关心契约关系的长期维持,只关心违约的惩罚和索赔。

c. 交易双方特点:交易是一次性的,交易完成后各方“形同路人”。

d. 矛盾协调方式:契约各方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协调。

②新古典契约关系

a. 契约方关注点:关心契约关系的持续,并且认识到契约的不完全性和日后调整的必要。

b. 矛盾协调方式:如果发生纠纷,当事人首先谋求内部协商解决,如果解决小了再诉诸法律,强调建立一种包括第三方裁决在内的规制结构。

c. 契约典型特征:契约策划时即留有余地; 无论是留有余地还是力求严格筹划,契约筹划者所使用的程序和技术本身可变范围就很大,导致契约具有灵活性。

③关系型契约关系

a. 契约方关注点:强调专业化合作及其长期关系的维持,契约当事人都愿意建立一种规制结构来对契约关系进行适应性调整。

b. 矛盾协调方式:各方通过契约及背后的权威规定各自的行为规范,实现一定的利益规制和行为协调。

(2)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如表所示。

表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

2. 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是什么? 试比较东西方生态农业的异同。

【答案】(1)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2)东、西方一生态农业的比较

①生态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不同

a. 产生基础

西方生态农业是在现代农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效益下降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替代农业模式而产生的; 中国生态农业是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优点,利用生物和自然协调发展起来的农业新模式。

b. 农化产品使用

西方生态农业排斥使用农化产品; 中国生态农业不反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而是强调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高效率地投入,并重视环境生态工程建设,重视农田生态工程与技术以及信息方面的投入,具有中国传统农业中使有机肥投入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特征。

c. 范围

西方生态农业仅仅限于种植业和农场规模; 中国生态农业立足于全部国土,对整个农业系统进行改造。

d. 出发点

西方生态农业从环境和资源保护出发; 中国生态农业从效益出发,己从村级规模向乡、县级规模发展。

②生态农业的模式与追求目标不同

a. 目标多样性

西方生态农业是单一的环境保护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组成简单; 中国生态农业目标多种多样。 b. 应用领域

西方生态农业是仅以作物生产系统结合小规模饲养动物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 中国生态农业提倡多维开发,使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极转化。

c. 目标

西方生态农业追求的目标是生产无污染的生态食品; 中国生态农业追求的目标不仅限于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还重视产品的产量,并要求与农民脱贫致富目标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③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不同

a. 理论基础

西方生态农业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农业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基础。

b. 技术体系

西方生态农业缺乏技术系统:中国生态农业总结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技术,并重视挖掘传统农业技术。

3. 如何理解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

【答案】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包括:

(1)经营目标的双重性

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即服务性与盈利性的相统一。

当合作社与其社员发生经济往来时,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可以为社员提供有偿、低偿或无偿的服务,力求经营成本最小化; 当合作社与外部发生经济往来时,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

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即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以合作占有为核心,在个体制基础上形成合作制,主要是指在以家庭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前提下,整个生产过程的一定环节由这些农民共同组成的合作社来完成,即在某个一定环节上,家庭经营为合作经营所替代,而在其他的环节上还基本保持着家庭经营的特性。

(3)管理的民主性

管理的民主性即自主与自愿的有效结合。

农业合作社必须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章程和制度,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