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61中国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创作。

【答案】黎锦晖结合儿童生活,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创作了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十一部儿童歌舞剧,这些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起了启蒙教育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歌剧的最旱尝试者。

(1)形式和代表作品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创作的主要形式是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儿童歌舞表演有《可怜的秋香》《三个小宝宝》《老虎叫门》《好朋友来了》《蝴蝶姑娘》等,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完全没有说白的歌舞表演; 儿童歌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三蝴蝶》《春天的快乐》《小小画家》等,篇幅稍大,有人物、有情节,歌舞与说白相结合的小型歌舞剧。

(2)总体特点

黎锦晖最初的几部儿童歌舞剧,没有完全突破原来学堂乐歌所采用的“选曲填词”的方式来进行编配,由他自己进行创作的段落较少。从《小小画家》开始,几乎全部的音乐都是黎锦晖根据剧情和歌词的要求进行的创作。

2. 简述《黄河大合唱》的结构、风格与历史地位。

【答案】(1)结构:这部作品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唱》(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合唱)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各个乐章在内容、主题、形象、表演等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整个套曲音乐的发展是具有严密的内在统一性的。

(2)风格上,它的音乐既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民间对唱的音调和形式特点,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使其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的特征,同时还具有史诗性和交响性。

(3)历史地位:《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到底的必胜信念。这种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大型合唱形式,对后来的中国大型合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3. 简述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

【答案】聂耳的救亡歌曲在中国三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时期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毕业歌》(1934年)、《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等,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些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和为祖国而战斗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各阶层群众的抗敌意志。聂耳在音乐创作中,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等形式、结构。他既向已有的音乐文化学习,又直接向生活汲取。如到码头、工厂观察了解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沉重的生活节奏,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呐喊和不平的申诉。因此,他的歌曲不仅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富于大众的情调,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聂耳的群众歌曲,大多采用左翼文化工作者充满激情和战斗号召的革命诗篇作歌词。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其主要特征有四个方面。

(1)非方整性的曲体结构。这种结构,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整首歌曲音乐的各部分呈不对等状态,从而使音乐富于动力性和节奏感。

(2)丰富、多变的句式。聂耳群众歌曲的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变化。

(3)突出地使用短句,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质地,造成急促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

(4)巧用休止。在他的群众歌曲中不仅常用前后半拍的短暂休止,而且在旋律进行中常有意外的中顿。这对音乐的强劲气质和紧迫感的创造,有很好的效果。这一切都较好地与其所选的歌词相配合、相发挥,真切地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呼唤、呐喊、冲锋、拼搏的时代气质。

聂耳的群众歌曲除了抗日救亡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是描写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农大众、尤其是工人群众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的。如《大路歌》(1934年)、《开路先锋》(1934年)、《码头工人》(1934年)等都是有广泛影响的作品。它们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表现了他们的愤恨和反抗,同时,这此作品也充满了力量、信心、毅力和乐观的气质。从而聂耳就在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准确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觉悟的、斗争着的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象。聂耳的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如《码头工人》采取两个基本曲调分别予以发展变化:一个基本保持原曲调音乐形态,另一个有较多展开与变化; 两个曲调及其变化展开体作交织性连接处理,这是聂耳在群众歌曲中对较复杂的音乐结构的一种独特的创造。此外,为了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而在其中加入短暂、有力的说白,为了处理好歌词中连续出现的短词句而连续配之以多个短促的曲调,都是神来之笔,既恰到好处,又令音乐顿生光彩,极富创造性。聂耳的群众歌曲影响广泛深远。许多同时代和其后的作曲家,都从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如张曙的《保卫国土》、《车夫曲》等歌曲中,就有着聂耳救亡歌曲和劳动歌曲的鲜明印迹。

二、论述题

4. 简述冼星海歌曲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

【答案】(1)创作特色

①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向上,坚持并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战斗传统。

②作品大多选取与当时政治斗争密切联系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题材。

③作品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斗争的主题。

④作品反映了群众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并以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向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预示了斗争必然取得最后胜利的前途。

(2)成就

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群众歌曲,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两部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其中有两部仅完成钢琴谱,未及配器),一部交响诗(钢琴谱),一部大型管弦乐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和声乐独唱曲。代表作品有:《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黄河之恋》以及《生产运动大合唱》和《黄河大合唱》等。

(3)影响

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他在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品性格,并对其人格品质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5. 简评聂耳音乐创作的特征、成就和影响。

【答案】(1)特征

①重视音乐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形式的创造和发展,以深刻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作为出发点。

②不采取简单的生搬硬套的态度,而是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创造性地吸取其中某些音调上的、形式上的因素,加以重新创作和发展。

③善于概括当时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富于典型意义的呻吟、愤怒、呐喊等语调的特点,给予艺术的处理,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坚强、有力、短促的旋律和节奏。

④在主题形象的展开和层次紧密结构的逻辑性上极富创造性。

⑤大胆突破传统的、方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歌曲结构原则,歌曲形式简练精当,富于动力和节奏感、富于内在的紧张性和统一性。

⑥重视民乐合奏事业和民乐合奏创作的发展。

(2)成就

①群众歌曲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大路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