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农产品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功能与基本原理。

【答案】风险回避指市场中风险仄恶者采取一定措施来转移或分散因交易而面临的经济风险,尽可能减少因风险存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产品期货市场回避风险的基本原理: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功能的发挥是以套期保值交易作为手段的。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同一时空内会受到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相同。当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期时,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趋于一致,_者的基差趋于零。两个市场在最终价格上的趋同性也使套期保值交易行之有效。

2. 何谓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有哪些特殊性?

【答案】(1)农业劳动力的相关概念

狭义的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广义的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或劳动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和质量。

(2)农业劳动的特殊性

①农业劳动在时问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农业劳动必须遵循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人们要按照生产对象本身自然生长规律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及时投入劳动。这就造成了不同季节农业劳动的项目、劳动量、劳动的紧张程度的巨大差异,产生了农业劳动季节性的特点。

②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由于地域差异以及空间上的位置固定性,使得农业劳动不得不在广大空间上分散进行,呈现出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③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农业生产包括众多的生产部门和项目,即使同一生产项目,在整个生产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和作业方式,使农业劳动具有多样性。

④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

农业生产的各个劳动过程不直接形成最终产品,但各个农业劳动过程却相互关联,上一个劳动过程的质量对下一个劳动过程的质量或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以至影响最终的生产成果,甚至给下一个生产周期带来影响。加之农业生产对外界自然条件的依赖,农业劳动的最终成果或效益具有不稳定性。

3. 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答案】(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农业经济学科的理论

特奥多·冯·戈尔兹:力图使农业经营学从李比希影响下的农业化学转回到经济学,其代表著作是《农业经营学》。

弗里德里希·艾瑞保:

①根据屠能《孤立国》理论,说明各个经营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从各个农业经营部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

②阐述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要素相互配合的比例,以及成本价格和产品价格等。其代表著作是《农业经济学说论文集》、《农场与农地评价学》、《农业经营学概论》。

特奥多. 布林克曼:以屠能的理论为基础,并都把农业经营学的重心放在经济学方面(比艾瑞保的更为简练),其代表著作是特奥多。布林克曼。艾瑞保和布林克曼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农业经济学的基础,并对农业经济各分支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影响。

(2)20世纪初以后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①农业经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四大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农业生物科学; 农业环境科学; 农业工程科学; 农业经济科学

三人农业研究领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 农业机械、工程科学; 农业生物、环境科学

农业经济科学包括农业经济学(又分为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业发展经济学)、土地利用、农村金融、农村市场学、农业财政、农业会计、农业技术经济学、农场经营管理学、国际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农村社会学等。

②德国的农业经营学派对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农业经济科学也是在现代西方基础经济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学运用于农业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成熟和完善起来的。

③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布莱克:应用新古典理论,综合农场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表了《生产经济学概论》,这是以农业生产经济学命名的第一部著作。

海地:运用微观经济学和20世纪40年代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的各种新成果,发表了《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他的农业生产经济学规定l 精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系统引入生产函数和线性规划,使农业生产经济学成熟和完善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经济学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出现研究农产品市场与需求、研究生产中风险与不确定性、研究大范围农业与多层次农业明显趋向。

4. 中国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历程有哪些? 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案】(1)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

在农村土地改革刚刚完成以后,中国就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农业生产互助组

a. 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互助合作组织的初级形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经营基础上,实行劳动互助。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互相交换中使用,因数量和质量不等不能完全相抵的部分,根据当地的社会工资或当地的习惯以实物或现金的形式补足

c. 分配制度

产品归农户自己所有。

②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

a. 特点

土地私有,耕畜农具大部分也是私有的,但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交给合作社统一使用,实行有计划的经营,产品统一分配。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用由合作社集中掌握、统一使用。

c. 分配制度

分配给社员的收入,一部分按入社时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取得股份分红,一部分按社员投入的劳动多少取得报酬,也就是说,在分配上采取了按资按劳相结合的形式。

③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a. 特点

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占有,但不是采取自愿的原则,社员完全失去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听命于领导者的统一安排,实行完全的按劳分配。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高级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集中统一经营为特征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制度安排,农户除保留少量的自留地的使用权外,土地和生产资料完全实行集体化,农户基本失去了私有产权。

d. 存在问题

在实际中,农民退社并小自由。

c. 分配制度

分配上实行完全按劳分配。

④农村人民公社

a. 特点

第一,一大二公;

第二,政社合一;

第三,一平二调;

第四,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归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