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答案】C
【解析】知觉理解性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A 项,知觉选择性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B 项,知觉整体性是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D 项,知觉恒常性是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根据题意,同一个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知觉经验背景的人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验也就会存在差异。
2. 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是( )。
A. 基因
B. 合子
C. 染色体
D.DNA
【答案】A
【解析】基因是DNA 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3. 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方面。
A. 深刻性
B. 丰富性
C. 系统性
D. 以上皆是
【答案】D
【解析】童年期儿童在概念发展上表现出如下特点:①逐步在事物的本质水平上掌握概念,在概念的深刻性和精确性上有很大的提高;②掌握的概念逐步丰富化;③掌握的概念逐步系统化。
4. 对R 列C 行的列联表进行X 2分析,其自由度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R 列C 行的列联表进行分析的自由度为。
5. 在概化理论中,与经典测量理论中真分数的概念最接近的是( )。
A. 全域分数
B. 概化系数
C. 可靠性指数
D. 信噪比
【答案】A
【解析】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初,克伦巴赫(Cronbach )等人提出了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简称GT 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处在一定的情境关系之中,应该从测量的情境关系中具体地考察测量工作。该理论提出了多种真分数与多种不同的信度系数的观念,并设计了一套方法去系统辩明与实验性研宄多种误差方差的来源。并用“全域分数”(Universe Score)代替“真分数”(True Score)•,•用“概括化系数,•G系数”(Generalizability Coefficent )代替了“信度”(Reliabilty )。
6.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的设计采用了( )。
A. 顺序技术
B. 多选技术
C. 迫选技术
D. 投射技术
【答案】C
【解析】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的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使用迫选技术来控制社会赞许效应。社会赞许效应是指题目内容受到社会舆论赞许和反对的程度。迫选法是要求受测者在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社会称许性而又测不同特质的题目中做一个选择。
7. 下列关于能力发展与知识获得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能力发展慢,知识获得慢
B. 能力发展慢,知识获得快
C. 能力发展快,知识获得快
D. 能力发展快,知识获得慢
【答案】B
【解析】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能力发展和知识获得不同步,知识获得快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比知识获得要晚。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
A. 逻辑一数学智力
B. 空间智力
C. 社交智力
D. 情绪智力
【答案】D
【解析】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观点,智力是一个多元结构,由八种元素构成:身体运动智力、语言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社交智力、空间智力和自我观察者智力。情绪智力类似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成分中的自我认识智力(自知智力)和社交智力,指个体控制情绪、理解情绪以及合理的表达情绪的能力,是决定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9. 胚种阶段的时间为( )。
A.3〜8周
B.0〜2周
C.3〜4周
D.5〜8周
【答案】B
【解析】根据个体生命在子宫内的发育阶段可以划分为胚种阶段(也称受精卵阶段)(0〜2周)、胚胎阶段(3〜8周)和胎儿阶段(9〜38周)。
10.“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 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自我实现的需要
D. 安全的需要
【答案】C
【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①生理的需要,表现为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②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③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它
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