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恋母情结

【答案】恋母情结原义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后统指幼儿对异性父母的依恋、亲近,而对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复合情绪,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传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子因应验一个神谕,无意杀死生父,娶母为妻。弗洛伊德借此论证儿童性心理的特征,认为儿童在性器期(3〜5岁)男孩出现恋母妒父的情绪,潜意识中想取代父亲独占母亲的爱,但因父亲比自己更强大有力,故心理上常以父亲自居,极力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到了青春期,这种冲动还会出现,直到有了性爱对象才会获得解决。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害怕被父亲阉割,而逐渐消除恋母情结。女孩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意味着爱的对象从母亲转向父亲,这一情结在女孩意识到自己没有“阳具”时达到了顶峰。如不能很好得到解决就会成为未来神经症的根源。新弗洛伊德主义批评恋母情结缺乏科学根据,弗洛伊德自己也认为许多人并未表现出这一情结,许多男孩和父亲、女孩和母亲感情十分融洽,毫无敌意。但他又说前一种情况是因恋母情结完全被压抑所致,后一种情况则是同性恋的表现。过分强调恋母情结等儿童早期经历在人格形成的作用,会导致忽视后期教育的意义,陷入早期经验决定论的境地。

2. 洛伦兹的“印刻”

【答案】洛伦兹的“印刻”是动物幼仔敏感期内对最初接触的刺激物具有较长久依恋、偏好和记忆的现象。这些刺激物包括它们的父母、人和任何其他物体,甚至它们生存的环境和环境中的声音、气味等。这种现象最初是由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的。洛伦兹在研究刚出生的小鹅的行为时发现,小鹅在刚出生的20个小时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并把它当成“母亲”。假如在出生后的20小时内不让小鹤接触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两天后,小鹅就会丧失这种认母行为。小鹅把出生后最先看见或听见的对象印入它的感觉中,因而对该对象产生追随的反应。它们不但偏好追随的对象,而且喜欢接近印刻对象。在印刻对象消失后,发生悲鸣,当他重新出现时,发出满足的叫声。于是,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轻易形成的反应称为“印刻”现象,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3. 客体永久性

【答案】客体永久性是儿童感知觉发展时期中的重要概念。儿童对过去曾经接触或采取过行动的某一客体,当它不在面前时,知道该客体依然存在,并未消失。一般认为,大约在儿童8〜12个月时,即将满1岁的时候,由于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和行走的动作)的发展和言语的产生,客体永久性也开始出现。在儿童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不但发展了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感觉,

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反映事物的整体知觉。儿童知觉或认识物体的经常存在,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大约到一岁左右儿童就逐步形成了认识物体的经常性和永久性的能力。这种知觉能力主要表现在知觉常性和客体永久性。

4.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二、简答题

5. 简述统计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定义及其关系。

【答案】(1)统计检验中两类错误即错误和错误。

①错误是指当零假设成立时,拒绝零假设犯的“弃真”错误,也叫I 型错误;

②错误是指当零假设不成立时,未拒绝零假设所犯的“取伪”错误,也叫II 型错误。 (2)

等于1。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③统计检验力。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 为统计检验力。假如真反映着正确辨认真实差异的能力。统计学中称昔误和错误相互之间的关系

不一定等于1。因为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是拒绝H 。时犯错误的概率(这不一定,所以时前提是“H 0为真”是接受H 0时犯错误的概率(这时“H 。为假”是前提)

实差异很小时,某个检验仍能以较大的把握接受它,就说这个检验的统计检验力比较大。

6. 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案】(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①准备时期

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在近代社会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经过许多科学家对儿童的研宄,终于在19世纪后期诞生了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②形成时期

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宄儿童心理发展。普莱尔是最杰出的奠基人。继普莱尔之后,如美国的霍尔、鲍德温、杜威、卡特尔,法国的比纳和德国的施太伦等开拓者,都为这门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③分化和发展时期

二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由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研宄

工作和著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飞速发展。儿童心理学理论受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出现了各种心理学家,如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格赛尔、奥地利的彪勒夫妇和法国的瓦龙等。儿童心理学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演变和增新时期

二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理论观点的演变;在具体研宄工作上的演变。

(2)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①发展心理学诞生的理论背景

a.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宄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

,从此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即儿童心理学研宄儿童从出生到成熟教和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期到青年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但霍尔也是最早正式研宄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他于1922年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

霍尔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宄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

b. 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宄

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宄的心理学家。荣格对个体全程发展,特别是对成年期心理发展研宄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30年代。荣格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提

;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阐述了临终前的心理。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重视“中年危机”

艾里克森在荣格研宄的基础上,将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划分到青春期的年龄阶段扩充到老年期。

②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即何林渥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并于1927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古迪纳夫(即古德伊洛弗)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于1935年出版了在科学性与系统性方面都超过霍林沃思著作的《发展心理学》。

③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50多年来,研宄者对发展心理学开展了较深入的研宄,如:对成人记忆的研宄;对成人思维发展的研宄;对成人智力发展趋势的研宄;对成人道德发展的研宄;对成人自我概念发展的研宄等。西方发达国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毕生发展或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的著作。这些研宄和著作极大的推动了发展心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