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郑州大学教育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Learning disability

,是指无显【答案】Learning disability 中文翻译为“学习困难”。学习困难亦称“学习无能”

著智力缺陷的学龄期儿童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异常状态,致使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不能进行有效学习的综合征。学习困难的基本症状有:①实际行为与期望行为之间有显著差异,儿童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实际的学习成绩远低于其实足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达到的成绩;②有一些特殊的行为障碍;③缺陷集中在包含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方面,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听讲、推理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④并非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或情绪问题、缺乏学习机会引起。

2. 假装游戏

【答案】假装游戏是指表现出既与现实相似而又充满了戏剧性色彩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的根本特征是“替代性”、“假定性”。假装游戏在婴儿期就出现了,持续整个学前期。它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经常做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联系和巩固先前获得的知识技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练习各种社会角色,从而发展社会性技能;还能帮助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

3.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答案】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婴儿认知研究的实验范式。习惯化是指由于刺激的重复的出现,儿童有机体就逐渐减少对它的反应强度的过程。这表现在注视时间的减少、心率降低、呼吸变缓和吸吮奶嘴频率的变化等。去习惯化是与习惯化相反的过程,是指习惯化发生后,一种新的刺激出现,又使有机体的反应恢复到一种较高的水平的现象。

4. 发展心理学

【答案】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宄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宄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它研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为了研宄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宄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二、简答题

5. 幼儿言语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言语发展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不断増加。

①词汇数量的增加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的词汇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4岁词汇量的年増长率最尚。

②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a. 幼儿词汇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

b. 幼儿词汇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也在増加。

③词类范围的扩大

词汇的发展还表现在词类范围的日益扩大,幼儿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虚词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幼儿掌握得较晚,数量也较小,没有明显增加。

④积极词汇的增长

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消极词汇指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常有或失之过宽,或失之过窄的现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对词义的理解逐渐准确和加深,幼儿运用词的积极性也逐渐高涨。

(2)言语发展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①言语发展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的意义。语言一旦发展可促进认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具体而言,言语对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幼儿的言语发展能够加深和巩固其初步形成的概念;指导并参与认知加工过程;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②言语发展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幼儿的言语发展能够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道德的发展。幼儿期儿童的言语能力不断发展,使儿童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或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并有效地影响他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6. 气质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禀性。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质影响到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

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它影响到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在学校中,儿童的气质特点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情绪情感表现、动作状态,而且影响到他们上课和完成作业时的表现,影响到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转移的速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作业的效率、对事物的评价以及在集体活动中的协调关系等。

(2)气质差异对儿童的学习生活也会产生影响

①儿童气质的差异能预示他们怎样与别人交往,也能预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很多研宄发现,儿童的气质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总体而言,困难型儿童和缓慢发动型儿童比容易型儿童学习成绩差一些。这些差异反映在教师的评价和分数上。这些与气质有关的差异在标准化成就测验中也有所表现。

②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气质类型相关极为显著。在多血质、多血—粘液质、多血—胆汁质学生中,学习优等生明显多于学习差生;而在抑郁质和胆汁—粘液质的学生中,学习差生明显多于学习优等生。这说明多血质和多血—粘液质的中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气质优势”。

③研究还表明,不同类型气质具有不同的记忆优势。对于数量多、难度大的实际材料,高级神经活动强型的人较弱型的人效果要好。高级神经活动强型的人记忆无意义音节效果较好,而弱型的人记忆大量有意义的文章效果较好。在动觉记忆方面,对于不太复杂的任务,弱型的人比强型的人记忆要好;而对于复杂的任务,强型的人比弱型的人记忆要好。这说明儿童不同的先天气质差异各自都有智力发展的优势。

7. 简述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是心理统计学中应用最广的分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区别

①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 不同的正态分布可能有不同的μ值和d 值,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因此不同。

②标准正态分布平均数μ=0, 标准差σ=1, μ和σ都是固定值;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固定。 (2)联系

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特例,正态分布可以通过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具体方法是使用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分数。

8. 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到食而无味。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感受性提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一般而言,在适当的条件下,不同感觉之间多少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是:对此感觉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

(2)味道不完全取决于味觉,也受嗅觉的影响。味觉和嗅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相互作用。味觉受到食物气味的影响,当感冒时,人们不能感觉到食物的气味,就会食而无味。

9. 简述并评价Kohlberg 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案】(1)Kohlberg 的道德发展理论

Kohlberg 主要采用两难故事来评价儿童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据横向研究中不同年龄儿童对这些两难问题的反应,Kohlberg 认为,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遵循三个可预测的水平,每个水平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