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12理论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剩余价值率

【答案】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它表现了资本价值增殖程度或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称为剥削率。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表示,可变资本用、表示,剩余价值用m 表示,商品价值就是c+v+m。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 ),其公式是:。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不:剩余劳动必要劳动。两个公式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表示剥削程度,即在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第二个公式以活劳动的形式表不剥削程度,即在工人的一个劳动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有多大部分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剩余价值率; ②可变资本量。剩余价值(m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率(m/v)。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

2. 资本主义信用

【答案】资本主义信用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等价值物的贷与借的运动。信用与商品买卖不同,商品买卖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双向等量转让运动,信用是定期的单方面转让有价值物,到期再偿还。资本主义信用主要有四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1)商业信用是指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账方式买卖商品而发生的信用。(2)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贷款方式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3)国家信用是指国家直接向公众进行的借贷活动。资本主义国家信用在国内的基本形式是向人民借债,称为国债。(4)消费信用是指商店、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缺乏货币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的活动。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在资本主义信用体系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基本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以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资本主义信用的本质体现了整个资产阶级对雇佣劳动者阶级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3.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和政治力量的不平衡的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

从而决定了各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的尖锐程度很不一样;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力量和军事实力发展不平衡,从而决定了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前提决不会同时成熟,无产阶级的革命觉悟、组织程度和领导水平必然会有很大差异。这些都决定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在各个国家的不一致性,决定了革命不能在所有国家同时发生。

4. 超额利润

【答案】超额利润是指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超额利润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内不会存在超额利润,只有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可以保持长期的超额利润。

5. 货币危机

【答案】货币危机,又称货币汇率危机,是指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引起资本外逃、利率上升,造成金融市场混乱的情况。它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多发生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和汇率制度存在缺陷的国家,在投机的冲击下导致货币大幅贬值,迫使当局动用大量的外汇储备或大幅提高利率以保持本币币值稳定,结果造成一国的货币流通领域出现严重混乱,甚至使原有的汇率制度趋于崩溃的局面。它对证券市场、银行业、国际收支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将产生强烈的影响,容易引发证券市场危机、银行业危机及债务危机等多种危机。

6. 社会再生产过程

【答案】社会再生产过程是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资料和价值的再生产; 另一方面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它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是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二、简答题

7. 怎样认识资本社会化、劳动资本化和剩余价值分享的关系?

【答案】资本社会化、劳动资本化和剩余价值分享的关系如下:

(1)资本社会化是指资本所有权由独资老板或几个合伙人集中控制转变为多元股东分散持有的过程。资本社会化就产生了归于资本的剩余价值在资本所有者或股东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劳动资本化是指劳动力价值(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股权的过程。劳动资本化就产生了全部剩余价值在资本与劳动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

(2)上述资本社会化程度高低与劳动资本化程度高低的小同组合,可能出现四种企业类型,形成对剩余价值分享的四种不同模式:

①资本社会化与劳动资本化的程度都很低

在这类企业中,企业的剩余价值主要由股东占有,而且股东人数少,控股权通常集中在个人或家族手上。员工的基本报酬形式仍然是工资。这类企业与传统的业主制企业最为相似。

②资本社会化程度很高,但劳动资本化程度不高

在这类企业中。员下的基本报酬形式仍然是工资,剩余价值主要归企业股东所有,但股东人数很多,企业总股权在大量股东之间分散持有,以致没有控股者。

③资本社会化程度低而劳动资本化程度高

在这类企业中,一方面创业股东(个别人)拥有控股权,获得大量剩余价值; 另一方面有大批的经营者,也有一定数量的个人股权,分享剩余价值。

④资本社会化与劳动资本化程度都很高

在这类企业中,不但员工较广泛地成为股东,而且股东总人数众多,股权分散,因此是在更大范围内分享剩余价值。这类企业可以说是对古典资本主义在当代经济中的扬弃。

8. 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金融自由化是指货币金融管理当局通过金融改革,放松或解除金融市场的各种行政管制措施,从而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管理环境。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思想是尽量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干预,提高金融效率。金融自由化的内容包括:

(1)利率自由化

利率自由化是指放宽对利率的限制,让金融商品的价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具体指金融当局取消对金融机构设定的利率限制,利率水平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目的在于增加利率和其他资产价格的灵活性,减少利率控制带来的成本,优化信贷配置,增加整个金融服务业的竞争性。

(2)业务经营自由化

业务经营自由化是指放宽对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上的限制,允许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在业务经营上的融合,银行和证券公司在业务经营上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进入其他业务领域,商业银行或外国金融机构可以从事证券投资业务,以促进公平竞争。

(3)市场准入自由化

市场准入自由化是指放宽对金融机构跨国业务活动的限制,资本自由进入和流出。包括放宽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放宽本国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其目的是加强本国金融机构同外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促使本国金融机构向海外扩张。

(4)资本流动自由化

资本流动自由化是指放宽或取消对资本跨国流动的限制,允许国内外金融市场主体从事离岸金融业务,允许国内居民自由转换各种金融资产,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使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目前,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管制。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实行了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