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年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时事政策和市场营销之市场营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促销组合
【答案】促销组合是指企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营销目标,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促销方式的选择、编配和运
2. 招徕定价
【答案】招徕定价是指零售商利用顾客求廉心理,将某些商品定低价以吸引顾客。
3. 分销渠道
【答案】分销渠道也称销售渠道或通路,是指促使某种产品和服务能顺利地经由市场交换过程,转移给消费者(用户)消费使用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
4. 选择性注意
【答案】选择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对其他刺激加以忽略。人的感官每时每刻都可能接受大量的刺激,而知觉并不是对所有刺激都做出反应。知觉的选择性保证了人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刺激的干扰,更有效地感知和适应外界环境。
5. 差别定价
【答案】差别定价是指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产品或服务。撇脂定价撤脂定价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价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犹如在鲜奶中撇取奶油。
6. “市场成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
【答案】“市场成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是美国波上顿咨询公司提出的一种模式,如图3-10所示。
市场成长率是指该战略经营单位所在的市场或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整个销售增长的百分比。市场占有率是指一个企业或其战略经营单位,在该市场总销量中所占的份额。相对市场占有率则是它的市场占有率和最大竞争对手之比率。
“市场成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
在“市场成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中,纵坐标代表市场成长率。横坐标为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中的圆圈代表企业所有的战略经营单位,圆心位置表示各单位市场成长率及相对占有率情况,圆圈面积表示各单位销售额大小。据此一个企业所有的战略经营单位或业务可以相应分为四类:①“问题”,即成长率较高、相对市场占有率较低的经营单位或业务:②“明星”:③“奶牛”:④“瘦狗”。
二、简答题
7. 为什么市场细分战略是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物?
【答案】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儿个阶段:
(1)大量营销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
(2)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但是企业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3)目标营销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
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
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为“市场营销革命”。
市场细分化理论产生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卜升而总收益减少,于是“反细分化”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子f 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所以说,市场细分战略是跟随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的。
8. 组织市场有哪些特点?
【答案】组织市场的特点包括:
(1)购买者比较少。组织市场营销人员比消费品营销人员接触的顾客要少得多;
(2)购买数量大。组织市场的顾客每次购买数量都比较大,有时一位买主就能买下一个企业较长时期内的全部产量,有时一张订单的金额就能达到数干万元甚至数亿元;
(3)供需双方关系密切。组织市场的购买者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货源,供应商需要有长期稳定的销路,每一方对另一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供需双方互相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4)购买者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集中在某些区域,以至于这些区域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占据全国市场的很大比重;
(5)派生需求。也称为引申需求或衍生需求。组织市场的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是为了给自己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业务用品需求由消费品需求派生出来,并且随着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6)需求弹性小。组织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一般规律是:在需求链条上距离消费者越远的产品,其价格的波动越大,需求弹性越小;
(7)需求波动大。组织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大于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一些新企业和新设备尤其如此。组织市场需求的这种波动性使得许多企业向经营多元化发展,以避免风险;
(8)专业人员采购。组织市场的采购人员大都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质量、规格和有关技术要求;
(9)影响购买的人较多。与消费者市场相比,影响组织市场购买决策的人较多;
(10)销售访问多。由于需求方参与购买过程的人较多,供应者也较多,因而竞争激烈,所以需要更多的销售访问来获得商业订单,有时销售周期可达数年以上;
(11)直接采购。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向供应方直接采购,而不经过中间商环节,价格昂贵或技术复杂的项目更是如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