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826教育经济与管理之教育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简化法
【答案】劳动简化法是指将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来计算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方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的理论,为了计量在社会总劳动量中,由教育所培养的复杂劳动量对国民收入的贡献,需要将复杂劳动简化为简单劳动。具体简化方法有:①教育费用简化法;②教育程度简化法;③劳动报酬简化法;④劳动生产率简化法;⑤国民经济净产值简化法等。
2.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答案】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指国民收入分配按其最终使用性质划分的积累资金与消费资金的比重及其内部构成,还包括按社会各阶层及社会集团划分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即它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3. 教育规模经济
【答案】教育规模经济是指教育机构达到一定规模时,在资源利用效率上的提高。学校达到一定规模时,学校教师数、在校学生数和各项物质设备数的配置合理,将使培养学生的单位成本比其他规模的同类学校低,实现规模经济,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及不可分性使学校规模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则造成:①大量增加教学、生活服务设施;②师生之间接触机会减少;③学校行政管理规模过大,沟通及协调困难,行政人员服务支出增加,从而降低教育投资效率。规模过小,为保证教育质量,仍须开齐课程,配齐各科教师及相应的实验设备,教师和实验设施因学生人数太少而得不到充分利用,使教育投资效率降低。教师、教育
设施和学生的适度规模是形成教育规模经济的重要条件。学校的适度规模因学校级别、类别而异。
4. 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亦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
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采纳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即被放弃方案所牺牲的利益。
在教育领域,也存在机会成本。“教育机会成本”广义上指“教育间接成本”;狭义上主要指学生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后而放弃的就业收入。其大小与行业或职业报酬(或待遇)、同龄人口就业率等直接相关。
5. 知识经济
【答案】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使用、消费、流通、交换为过程的经济形式。世界经济合
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年度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这个概念,成为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但更加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②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③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④人力资本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6. 教育社会需求
【答案】教育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社会需求是有限的,政府可以对教育的社会需求做出规划和调整。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人口状况。一个国家人口构成情况,包括其基数、增长速度和年龄构成,决定着教育社会需求的基本规模和走势。②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从两个方面影响教育社会需求:一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层次,二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持续性。③政策导向。政策导向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教育需求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教育需求的结构上。
7.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
【答案】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是指教育费用在不同主体之间合理分担并实现补偿的机制。其实质是教育费用由谁承担,怎样承担,即各部门及利益相关者分配的比例问题。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成本补偿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教育成本分担主要指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财力状况、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教育费用进行合理分担;而教育成本补偿则是由教育的受益各方根据各自收益多寡及支付能力大小对教育费用进行补偿。但二者所表达含义的内在性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同的,即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给予补偿,以满足教育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劳动力价值
【答案】劳动力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人力资本的概念是美国沃尔什首先提出的,并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的含义。它与物力资本相对应,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
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个人和人口群体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它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能力;个人或人口群体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靠投入一定成本获得的;人力资本本身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的,而是人类发展的工具和手段, 它只体现了个人或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能力或素质的经济价值,绝不是个人或人口群体价值的全部。
10.教育消费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答案】(1)教育消费的概念
教育消费是指人们对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消耗,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教育消费其消费者包括国家、个人或家庭、企业等用人部门。狭义的教育消费仅指个人或家庭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消耗教育部门及与教育密切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而满足其知识、技能、能力增长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2)教育消费的特点
①教育消费是消费性支出,也是一种生产性投入。教育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对教育的支出,是生活的必需,但对教育的重金投入,如送子女到私立学校甚至国外读书,就明显带有投资性质,是一种生产性消费。至于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消费,就更带有生产性消费的性质。
②教育消费是主动消费也是被动消费。对少年儿童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中国已经用法律予以保证。然而教育消费的被动性不由法律规定而来,更主要的,是迫于实际的生存状况。在生存压力下,教育消费实际上带有一定的被动性。
③消费个体的差异性可以导致教育消费的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别。经济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相比,无论大、中、小学的密集程度,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及消费观念,都存在巨大差别。第二,消费者个体能力的差异导致消费的差异。第三,消费者的教育支出与预期收益存在较大差异。
④教育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能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教育消费的升温还将有力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如教学设备的需求将促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教学用房、师生住房的建设可带动建筑、装修等行业;教育教学活动可带动文化、体育行业的繁荣。由此,教育消费有可能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1.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1)学科性质
总体而言,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体分析其学科的属性,国内学者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①教育经济学属于经济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称之为部门经济学。
②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的一个新领域,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
③教育经济学既不是部门经济学,也不是教育科学分支,它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④教育经济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