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延安鲁艺的音乐教学与历史意义。

【答案】(1)延安鲁艺最初的教育方针是强调面向战时的实际要求,克服边区面临的经济困难、政治压迫等种种严峻形势,采取不定期培训革命干部的教学制度。鲁艺的教学实施中比较注重教学与群众斗争的密切联系、教学与群众音乐运动的结合,以及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研究。曾实施三三制,即“三个月学习,三个月外出实习,只个月返校再学习”,后来改为集中学习的“一年制”“三年制”,延安整风后,又改为走出校门,与具体实践结合。

(2)鲁艺音乐系,克服了种种困难,为抗日根据地及后来解放区的音乐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具有一定基础训练和丰富实干工作经验的革命音乐工作者,如,郑律成、李焕之、王萃等,后来都成为社会主义音乐建设的骨干。

2.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代表性曲艺音乐品种有哪些? 各举一例。

【答案】北方的鼓词(山东大鼓,京韵大鼓),南方的弹词(苏州弹词)。

3. 小调常在什么场合演唱? 这与号子、山歌有什么不同?

【答案】小调常常在劳动的余暇和风俗性的节日、娱乐、集会时歌唱。歌唱者不仅有一般的群众歌手,还有大量的职业和半职业的艺人. 半职业艺人平时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劳动,遇到风俗性集会或娱乐活动时,则从事商业性表演。当小调的歌唱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手段时,小调的发展就具有了双重的性质:一方面,谋生的需要使艺人花力气为小调进行艺术加工,因此小调比号子和山歌更加优美细腻; 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听众的趣味,换取钱财,部分小调又带有商业性、市民的庸俗性其至低级趣味。

二、论述题

4. 简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建设的概况和特点。

【答案】(1)概况

①20世纪20年代我国普通学校教育不断普及,新型音乐社团大量建立,为中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②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主张己深入人心,大量培养音乐教师和其他各种音乐人才已成为当时紧迫的社会需要。

③主要有北京音乐传习所、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乐歌体育专修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2)特点

规模大多比较小,设备较简陋,教师的条件不够充实,带有明显的初创特点。

5. 简述谭小麟创作的艺术特征和成就、影响。

【答案】(1)艺术特征

①在和声语言上开始突破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

②追求大胆而灵巧的韵味和律动感。

③运用欣德米特20世纪现代作曲理论体系所创造的新技术,创作出既具有中国民族音乐气韵,又有他个人独特个性的室内性音乐作品。

④偏于淡泊清秀,又神骨·隽永,在当时我国音乐界中独树一帜,比较明显地体现在他的各种声乐创作,尤其是他的以古代诗词所谱写的艺术歌曲中。

(2)成就

①1932-1941年,他在“音专”及美国学习初期的音乐创作,代表作品有男声独唱《春雨春风》、男生二重唱《金陵城》、无伴奏女声三重唱《清平调》、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江夜》等。

②1942-1948年,他跟随欣德米特学习作曲之后的音乐创作,代表作品有艺术歌曲《自君之出矣》《彭浪矶》等; 室内乐《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二重奏》《弦乐三重奏》等; 为中提琴与竖琴而写的《浪漫曲》,长笛、单簧管及大管的《木管三重奏》; 合唱、轮唱曲《挂挂红灯哦》《鼓手霍吉》和无伴奏合唱《正气歌》等。

(3)影响

谭小麟的这些作品是我国近代室内重奏音乐创作中努力摆脱欧洲传统风格的影响,开始走上一条艺术创新之路的标志。

一、简答题

1. 简述学堂乐歌。

【答案】(1)目的

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内容

①通过不同的角度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②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

③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

(3)形式

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五线谱记谱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辛亥革命后开始有少量的合唱曲,极少数的作品还配写犷简单的钢琴伴奏谱。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以新词编成的。

(4)音乐特点

①大多采用日本歌曲曲调进行填词。

②主要选取欧美的歌曲进行填词。

③也有我国民族音调填词的。

④按照“选曲填词”或“按词选曲”的方式编写。

⑤由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

(5)意义

①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

②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

③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

④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⑤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2. 歌曲《满江红》(岳飞词)的来历?

【答案】1925年,“五卅运动”中杨萌浏将元代诗人萨都喇作词的《金陵怀古》一曲,填上岳飞的《满江红》词而成,这首歌曲从1920年代下半叶以来,在我国传唱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