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630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利益集团

【答案】利益集团就是指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而联合起来的,为实现这种群体利益而寻求影响政府政策的一种社会团体。这里,利益集团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三方面的核心要素:

①集团利益是利益集团存在的基础。

②这种利益是某一集团的特殊利益,因而具有强烈的排他陛。

③影响政府政策过程是利益集团实现集团利益的重要途径。

2. 国家机构

【答案】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和规则制度体现。国家机构具有如下特性:

①阶级性

a. 国家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形成和行使政治权力的组织途径和工具,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和统治意志组成和运行的;

b. 国家机构的人员往往由统治阶级中的政治精英分子组成,以有效实现其利益。

②实体性

国家机构一般是作为组织实体存在的,它不仅有特定的物质形态,而且由特定的职位和人员构成。 ③严密组织性

作为组织实体,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运行遵循着特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衔接都有程度不同的严密性。

④特定的职能性

总体上,国家机构执行着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全部职能。不同的国家机构和部门来履行着不同的政治职能。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法理上来说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和地方分别设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支撑,负担着传递和回应人民利益诉求的功能,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区域自治制度等共同支撑我国的政治生活。

②人民代表大会政体的特点:a.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力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力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c. 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二、简答题

4. 合法化的手段有哪些?

【答案】面对合法化危机,政治权力合法化的手段:

(1)诉诸传统的文化象征系统。统治者努力证明其统治是与政治共同体的普遍信仰和道德伦理相一致的,在传统力量根深蒂固的国家中,统治者更多地依赖由来已久的文化象征系统来强化其统治的合法性,甚至借助于某种道德伦理力量使民众相信对国家政权的忠诚和服从是天经地义的。

(2)诉诸意识形态。现代社会以自由、平等、民主等政治价值取代了传统政治价值,而现代国家在以这些政治价值立国的同时又无法真正达到政治统治的普遍化,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意识形态的力量,以灌输的方式使民众相信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的普遍利益,赢取民众的效忠和支持。

(3)退而求其次,寻求有效性,诉诸社会政策。统治者通过有效的社会政策推动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推进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从而使民众相信当局统治有利于自身福利的增长,但求助于有效性只是权宜之计,合法化危机最终要通过前两种手段一劳永逸地化解。

5. 政治斗争在社会和历史中的作用。

【答案】政治斗争是指各阶级、阶层、政党、民族、国家和政治力量之间围绕着政治权力所进行的斗争,它是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政治权力而围绕着公共政治权力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是阶级斗争的高级形式,其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斗争的方式有武装的、和平的、公开的、秘密的等等,其斗争的具体形式有政治罢工、游行示威、议会斗争,它具有利益争夺、权力角逐、矛盾对抗、等特点。

政治斗争在社会和历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政治斗争不断改变社会的利益分配结构。政治斗争的源泉和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斗争双方会以利益为支点而展开激烈的博弈和角逐,通过其绝对的胜负来重新分配社会利益,改变社会利益格局,重新建构新的利益格局。

(2)政治斗争直接作用于社会变迁的进程。政治斗争通常以暴力或非暴力进行,它常常会摧毁旧的政治权威和政治权力而建造新的政治稳定或社会混乱,从而推动或阻碍社会变迁进程。

(3)政治斗争直接影响着政治权力关系的变化,也改变着社会的政治结构。政治斗争常常会发生激烈的博弈,其核心目标是获得政治权力和利益,因此,政治斗争的胜负会改变原有的政治权力,塑造新的权力体系,从而改变社会原有的政治结构,建构新的社会结构。(4)政治斗争影响着政治权利的取得或重塑,改变了社会的政治权利结构。通过政治斗争,原有的政治权利主体变更,新的主体取代原有的从而达到了改变旧的政治权利体系的效果。

6. 政党与一般政治团体的区别。

【答案】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

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治团体是指有组织地去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政党与一般政治团体主要有如下区别:

(1)政治目标不同

政党的主要政治目标是从事政治活动、掌握政权,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意图,政党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目的是参与、夺取和巩固政权; 而一般性的政治团体虽具有政治性但缺乏系统的政治纲领,它进行政治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所代表的群众利益,而不是夺取国家政权。这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团体的根本标志。

(2)所代表的利益范围大小不同

政党要取得和巩固政权,除代表本阶级、阶层的利益以外,还要兼顾反映社会其他方面的利益,它所代表的利益较为广泛; 而一般政治团体所代表的则是自己群众的利益,较为狭窄。

(3)组织的严密性不同

政党的组织要比一般性的政治团体严格、严密。政党的组成成员是本党党员,政党有其严格的政治纲领,纪律严明; 而一般性的政治团体都是群众性组织,缺乏政治纲领,其成员组成也较为松散,缺乏严密的政治纪律。

(4)功能和作用不同

政党与国家政权紧密相关,其主要作用在于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进而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而一般性的政治团体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改等来实现所代表的群众利益。

三、论述题

7. 试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和多党制进行比较分析。

【答案】(1)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对峙制”。它主要是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由于两大政党往往势均力敌,在竞选过程中激烈角逐、你争我夺,而且在竞选以后,执政党和在野党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竞争制”或“两党对峙制”。具有如下特点:

①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的两大政党。

②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竞选过程中,两党互相攻击对手,吹嘘自己。竞选结束后,作为反对派监督政府,要牵制执政党,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两党不会联合执政。

③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2)所谓多党制,就是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在多党制国家中,由选举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那个政党单独执政,或以某政党为主联合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而联合成为执政党,未参加政府的政党成为反对党。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主要有西欧、北欧绝大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摆脱殖民统治的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多党制国家政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